
梁家榮出任廣播處長,上班第一天見記者,顯得有點緊張,但總算應對得體。
梁家榮受到的待遇,比他的前任鄧忍光好得多。鄧忍光以政務官身分空降港台,連一天新聞都沒有做過,就出任負責公共廣播的總編輯。鄧忍光不但受到輿論質疑,在場記者更即場考核他對電台節目的認識,結果出了洋相。憤怒的員工,更鋪黑地氈來迎接鄧忍光上班的第一天。
40年傳媒經驗 權威不容反駁
梁家榮有40年傳媒經驗,管理過曾經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無綫新聞部,是香港新聞界的老行尊,如此閱歷,有不容反駁的權威。
對於梁家榮出任廣播處長,即使批評,都比較輕手。人稱大姐的張敏儀,說梁的任命「可紓緩員工的不滿」,「好過政務官空降」。對香港電台的肉緊程度僅次於張大姐的毛孟靜,形容梁家榮出任廣播處長,是令人「比較愉快的意外」和「樂見其成」。就連一向對公共廣播原則較強的港台工會,都放下批判性,稱尊重梁家榮是資深傳媒人,期望他能秉持傳媒人的風骨,以開放民主態度領導港台,與員工建立互信,捍衛港台編輯自主、新聞自由等核心價值。除了「深慶得人」未有用上,對梁家榮的任命,大部分都是正面評價。
這就是梁振英政府高明之處。廣播處長再由政務官空降,必會引起爭議,也相信沒有多少AO肯做這個「三煞位」,找一個40年經驗的新聞老行尊出任,任何反對的聲音,都可以輕易壓得下去,沒有多大發酵的空間。
我跟梁家榮共事,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他是無綫新聞部高層,負責每天新聞,我是公共事務組的一個小小監制,做的是新聞專題,彼此沒有緊密的合作關係,我只是遙遠的觀察他的工作。
當年的梁家榮,「新聞處理好得、好掂、好嚴謹,有獨立想法,能做好守門人的角色」。這是我20多年前對他的印象。亞視新聞部發生錯報江澤民死訊的消息,我無法相信由梁家榮把關的新聞部,竟然會發生這種錯誤。
他日政府整治港台 能否頂得住?
2011年亞視新聞部錯報江澤民死訊,引起軒然大波,是香港新聞學堂的經典案例。梁家榮作為新聞部最高負責人,把關不力引咎辭職。基於工作倫理,又或因要保守秘密,梁家榮由始至終沒有透露內裏關鍵細節。但人們要問的是,梁家榮當日頂不住高層壓力,「用盡方法也不能阻止江澤民死訊出街」,他日政府高層要整治港台,又能否頂得住?
由董建華到曾蔭權到梁振英,回歸後3任特首,都視港台為眼中釘,整頓港台之聲不絕。空降的AO廣播處長,對爭議性的公共事務節目,不時傳出對內容及人事的粗暴干預。左派報紙、「愛字頭」團體,三不五時,就對港台展開大批判、文章討伐、上門示威。香港電台長期處於政治風眼中,身為資深傳媒人的梁家榮,斷不會懵然不知。梁家榮對記者說「唔知咩嘢叫政治任務」,面對政治壓力「煮到埋嚟就食」,顯然是避開正題的遁詞。港台面對的政治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即使梁家榮未上班都應該清楚,他會如何面對?如何處理?有頂不住高層壓力錯報江澤民死訊的前科,我會打個問號。
由40年新聞老行尊出任廣播處長,是一把雙刃刀。梁家榮可以用他的經驗和閱歷,帶領香港電台走向真正的公共廣播。他也可以憑着他不容反駁的權威,以總編輯之名,絲毫不差地執行政府高層整頓港台的政治任務,把香港電台打造成軟性的政府宣傳喉舌。資深傳媒人在新聞機構中當然有不容置疑的認受性,但這種認受很可能是虛假的,有時甚至相當致命。這就是香港電台目前難以擺脫的困境。
我始終相信,好的制度,壞人受到制約,不會壞到哪裏去。但壞的制度,好人都會變壞人,做壞事。有聽眾說,在這個時候答應進入梁振英政府工作的,都「好人有限」,都應該受到懷疑,這種說法看似說得太盡,但也不無道理。這個時代,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會發生,因此,我傾向悲觀。
別無他法,只能金睛火眼,「察其言,觀其行」。
原文刊在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