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65

沒有膽識 沒有新聞

$
0
0

新聞學有句名言︰「沒有膽識,就沒有(新聞)故事。」(No guts, no stories.)但對本港早已自閹的主流傳媒而言,可能「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No news is good news.)為了維穩,在中共君臨天下的淫威下,本港傳媒的老闆和行政管理人員最盼望的就是天下太平,最好沒事發生;就算有事,也會自動大事化小、 小事化無,自我審查一番。

當然,他們更不敢和不會秉承「第四王國」的天職,對企圖隻手遮天、踐踏新聞自由、明顯罔顧公眾利益和違反公義的惡行口誅筆伐,甚至冒險犯難,不惜代價維護公眾的知情權。

在港大校委會的所謂為維護保密協議而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的事件上,除了前線新聞記者公會挺身而出準備向法庭申辯外,香港報業公會和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均噤若寒蟬,後者的主席羅燦雖說傳媒沒有跟港大校委會簽訂保密協議,口頭上替奢言「新聞自由」的新聞行政人員討回一點面子,但實際行動上卻是名副其實的侏儒。不管羅燦掌舵的DBC抑或其他傳媒,都沒有人夠膽違法抗命,錯過為本港傳媒重振聲威的時機,千方百計拿到還未播放的錄音帶公開播放,還公眾應有的知情權。

對於不知所謂的梁振英以政府和新聞界的所謂「記錄以外」(off-record)慣例來貶斥商台爆料,這些執掌本港主流傳媒生殺大權的「大哥」當然更不敢哼一聲,屁也不放,便照單全收,甘之如飴。

老實說,所謂「記錄以外」放料的慣例,根本就是政府和當權者操控傳媒的手段。我們天天在一些所謂大報或親政府傳媒機構看到所謂「接近政府高層的權威人士」消息,就是這類貨色。那些所謂資深新聞界主管能夠上位,就是依靠自己與權貴的關係,替政府和權貴洩密,發放有利政府和權貴而他們卻不會公開承認的消息,為其報効犬馬之勞。他們甘受利用不以為恥,反而自高身價,沾沾自喜,正是本港主流傳媒最醜陋無恥的一面。

對於這種權力核心和傳媒機構之間的苟合關係,林行止當年有篇社評的論述最傳神。他以澳門逸園賽狗為例,說明本港傳媒就像一群格力狗,而政府的放料猶如擺在前面的電兔,引無數狗熊競折腰。可憐今天本港傳媒機構自甘墮落,連格力狗也不如,忘記政府旨在引導(spin)傳媒的放料根本就是洩密,而港大校委會內外有人放料同樣也是洩密,後者還更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那為什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呢?

商台也是鵪鶉,做了兩天英雄,在人家申請禁制令後,便不去抗辯,卻為了續牌自動投降,甘願和解,明明陳志雲一早聲言掌握所有錄音聲帶,自己不敢繼續播放,也不願意和夠膽交由其他傳媒接棒播放,既用行動否定了自己口口聲聲「捍衞新聞自由」的假話,更錯過了黃金機會,讓商台走出消滅兩支咪和李慧玲後背負惡名的陰影,重振雄風,做個堂堂正正的新聞機構。

幸好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絡的時代,本港傳媒不敢做的,海外傳媒卻可以做,而法庭禁制令,亦不是無遠弗屆,對海外既無治權,也不能禁制公共領域傳播的訊息。因此,台灣再度爆出另一個港大建制校委王䓪鳴的無恥言論,以莫須有的「分裂港大」罪名污衊陳文敏,作為否決他出任港大副校長的理由,不但一再證明紙包不住火,資訊自由和公眾知情權永遠第一優先,凌駕於任何價值之上,也說明本港傳媒不思長進、自毀長城,如今沒落成為夕陽工業是咎由自取,根本不必可惜和同情。身為新聞消費者,公眾更應該以自由的選擇,加速它們的滅亡。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本港主流傳媒和新聞界雖然烏雲蓋頂,烏煙瘴氣,但網媒可不受地域限制,更可在海外註冊和使用海外的伺服器,突破新聞封鎖和種種卡限,用實際行動打破新聞資訊的壟斷和意識形態的控制,還公眾資訊自由和知情權,為捍衞人民的民主自由,切切實實打場漂亮的勝仗。

原文刊在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6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