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惟工新聞:打工仔,只能靠自己
(獨媒特約報導)今日七一大遊行,天氣時陰時晴,中途甚至下起大雨。仍有不少團體沿途擺街站,當中有去年被熱血公民包圍街站的惟工新聞。惟工七一街站除了籌款,亦派發新刊物《求職陷阱小冊子》。成員阿飛接受訪問,強調惟工是獨立媒體,主要的營運開支靠公眾籌款,此外就是成員自掏荷包,所以極需大家捐款支持。去年被包圍...
View Article港台工會嚴正促請無綫電視交代抽起《頭條新聞》原因
上星期五(6月30日),無綫電視突然抽起港台節目《頭條新聞》,工會即時發聲明要求無綫詳細交代背後理據,惜對方僅簡短回應「是正常做法」,工會表示極度憤怒及不滿。綜合當日各方資料,更是疑點重重,亟待釐清。無綫電視當日下午約5時50分,突然在81台插播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各界人士見面片段,長約十多分鐘,期間無綫單方面決定抽起原定下午6時播放的《頭條新聞》,並提出改為翌日播放。工會翻查當日各台播放有關片段的時間...
View Article回應抽調《頭條新聞》 無綫:播港台節目已不合時宜 吳志森:有個牌唔係大晒
(《頭條新聞》Facebook圖片)(獨媒特約報導)無綫電視在上星期五抽起港台節目《頭條新聞》,節目原定在當晚6點的翡翠台播出,最後抽調至當晚凌晨12時點半在J5播出,事件引起掀然大波。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昨日發聲明,促請無綫交代抽起《頭條新聞》的原因。無綫電視下午回應傳媒查詢時「發難」指,播放港台節目是歷史遺留,現時已不合時宜。無綫表示,因為港台當年沒有自己的電視頻道,但現時已有兩條模擬電視頻...
View Article港台工會回應無綫
上星期五,無綫電視突然抽調原定於傍晚6時播出的本台諷刺時弊節目《頭條新聞》。本台及工會多番要求詳述理據,無綫電視今日終以數百字回覆,但強辭奪理、邏輯混亂,以下一一商榷: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訪港是重大新聞,毋庸置疑。國家主席6月30日會見各界人士片段,有線及NOW新聞台、甚至無綫83互動新聞台以及港台電視32台已分別於下午5時10分左右播出。事實上,當日各大行家下午5時同一時間收到聯合採訪片段(即「po...
View Article過百員工默站 抗議壹傳媒外判
(獨媒特約報導)《蘋果日報》高層在上月決定以外判形式招聘編採人員,並率先將整個美術部門外判,副刊則將員工轉為自由身工作;壹傳媒工會近日更接獲多宗員工被遣散的消息。工會在昨晚六點發起默站5分鐘抗議外判,要求收回計劃,並與美術部受影響員工溝通和按年資補償。工會將會視乎公司回應以及員工取態決定有否進一步行動,有聲援的學者擔心外判會令新聞質素下降。壹傳媒工會發言人林偉聰指,今次是壹傳媒工會史無前例發動員工為...
View Article談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 PC)
最近,傳媒界內部出現了一件很具爭議性的事。有一人(為了Politically correct,我刻意不提性別),由於性別取向不受主流社會認同(即使大眾可能聽不明白,但為了Politically...
View Article【文化論政】張翠瑜:後真相世代的資訊素養教育
去年「後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英語詞典》選為詞彙榜首我們收到進入後真相世代的溫馨提示,面對真假並存的資訊要保持清醒,以免跌入資訊餵養的網絡陷阱。後真相,意指「在形成民意的過程中,訴諸情感與個人信念比客觀事實更重要」。評論人宣佈進入「後真相世代」,個人立場先行,證據事實為次;人們按個人喜好選取資料,得到其願意相信的結論。縱有論者指出立場先行漠視事實,自古之來皆有,並非新鮮事。然而,網絡...
View Article網絡遊戲應該設防沉迷系統
近日內地手遊《王者榮耀》被人民網發文批評攻擊,稱之「不斷釋放負能量」,令沉迷的人「悲劇不斷上演」,是「陷害了人生」,要求遊戲公司在賺錢與社會公德之間取得平衡。未夠一週,遊戲公司就推出防沉迷系統,要求玩家註冊帳號時提交身份證明,十二歲以下玩家每天限玩一小時,晚上九時後不能登入遊戲,十二歲以上玩家則限玩兩小時。手機遊戲令人沉迷眾人皆知,不同地區針對遊戲也有不同的規定,部份限定時間,部份限定玩家每月可花的...
View Article網絡打假:權威失信下,疫苗如何變得「失效」?
(獨媒特約報導)傳媒近期大肆報導兒童疫苗是否安全,而網上一直流傳「疫苗導致自閉症」的傳聞,近年,本地網上亦成立反兒童疫苗的家長群組。今年五月美國明里蘇達州移民社區,出現麻疹大爆發,不少媒體矛頭直指反疫苗講運動。「兒童疫苗是否安全」至今對部份人而言,依然未有定案。網上近期的反疫苗討論源自香港獨立媒體網上,作者曾焯文的一篇反疫苗的文章引發的爭論,該文刊出後,編輯部收到不少要求刪除文章的訊息,並指該文是假...
View Article《壹週刊》5億賣盤 CEO張嘉聲:如果要搵維穩費,唔需要搵黃浩
(獨媒特約報導)商人黃浩向壹傳媒集團完成收購旗下《壹週刊》,將作價5億元,收購香港及台灣的《壹週刊》。壹傳媒今早十一點半舉行員工大會,有員工追問黃浩的紅色資金背景問題。「如果是為咗錢,唔需要有今日咁樣嘅日子喺度。」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強調只要黎智英首肯,維穩費會「飛咁嚟」,又認為黃的資金是從賣出《都市日報》而來:「如果要搵維穩費,唔需要搵黃浩。」張嘉聲表示,不能因為要保住貞節牌坊而將雜誌結業。「...
View Article記協就《壹週刊》賣盤之聲明
記協對壹傳媒集團將旗下有 28 年歷史的《壹週刊》等雜誌業務,賣盤予商人黃浩牽頭的財團有以下聲明。1. 記協關注在賣盤後,《壹週刊》等刊物的編採方針會否受影響。2. 記協關注相關刊物的員工,在賣盤後的過渡安排,壹傳媒應妥善處理,盡量保障員工就業,及在有需要和尊重員工意願下提供自願離職安排。3....
View Article少少鹹多多脆的娛樂新聞
暑假來了,又是逛書展的日子。記得八年前的那個暑假,一眾少女模特兒喧賓奪主地成為那年書展的焦點。往後幾年的書展也有少女模特兒推出寫真集,但已不及當年的聲勢,一來不少團體向貿發局表達不滿,二來熱潮已過,市民已對這些少女模特兒產生了「免疫力」。少女模特兒的新聞是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是名副其實「少少鹹、多多脆」的「花生」,她們亦樂於提供「花生」以增加曝光率,但最多一兩個月就會被市民遺忘。除了極少數例子外,那...
View Article比對7月23日翠林男子墮樓新聞及報道自殺新聞的建議
於2017年7月23日中午,有一名男子在將軍澳翠林邨墮樓,不同的報章對於這事件的報道手法都很不同,而更有報章的報道引起了評論。我們為此在網上媒體中找了有關的報道作為比較。我們於網上找到《星島日報》、《頭條日報》、《東方日報》、《蘋果日報》、《成報》、《文匯報》及《都市日報》對這事件作出報道。《星島日報》〈情困男危站單位外花槽...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