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聯編就政府認為學生報不屬於新聞媒體之回應
港共政權昨日起接受網上媒體申請,採訪政府記者會。同時港共政府亦認為學生報不屬於新聞媒體。對於港共一再打壓學生媒體新聞自由,我們在此作出最嚴厲譴責。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曾指出「網誌作者(bloggers)及透過印刷、互聯網或其他媒介自助出版的人,皆受新聞自由保障」。《基本法》第27條也保障了香港的新聞自由。大專聯編的成員作為各大院校中的校園傳媒或學生媒體,亦應受該條例保障,我們亦享有新聞自由。港共政權...
View Article殺君馬者道旁兒 ──對練乙錚擱筆有感
圖:蘋果日報作者按:本文因點評練乙錚和李怡,被蘋果日報網上論壇退稿。練乙錚先生決定停寫專欄,與讀者交代這些年來撰寫時評的心路歷程,言詞懇切,只見網上不少友人轉發該文,相信不少讀者都對練氏選擇小休而感到可惜。只是,練氏在文末坦承交心,卻使我產生一點感受。練氏寫道:「這幾年來,我非常刻意在文章裏袒護年輕人以至替他們『護短』,便是在他們犯了明顯錯誤之後亦然,卻從來不對他們指指點點。這無疑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做...
View Article《壹週刊》的結束——是一個什麼時代的終結
讀罷整本《壹週刊》,衷心感謝這本雜誌多年來用心包每一個專題,當中不少元素是調查與寫人物文章的模範,謹向所有用心做每一個故仔的《壹週刊》記者致敬。壹集團很奇怪,喜歡跟自己人鬥,當我仍然是蘋果日報的小調查員,2011年入職做每一隻故也不斷揭《壹》仔:睇下佢烏坎村爆左啲乜先?...
View ArticleHKFP記者收恐嚇信, 記協表示震驚
香港記者協會對本港網上媒體 Hong Kong Free Press 因其言論接連收到恐嚇信表示震驚。本會要求警方嚴肅徹查此事,以確保香港新聞工作者能免於恐懼。令人震驚的是,據有關信件內容所示,要對該網站的新聞工作者做成傷害,更嚴重的是此等信件分別寄往該網站主編 Tom Grundy、其居於英國的家人,以及評論員 Tim Hamlett...
View ArticleHKFP收恐嚇信,評協表示震驚
本港網上媒體 Hong Kong Free Press 接連收到恐嚇信,獨立評論人協會對此表示震驚和關注。評協促請警方嚴肅徹查此事,將涉事者繩之於法。如有必要,請警方採取措施保護...
View Article《爭鳴》見證「改革開放」的失敗
作者按:《爭鳴》及其姐妹刊物《動向》已經在創刊40週年時宣佈停刊,這是我為爭鳴撰稿30幾年的最後一篇文章。當時還不知道《爭鳴》即將宣佈停刊。《爭鳴》雜誌創刊四十週年了,也就是到了「不惑」之年。其實,《爭鳴》創刊不久,對中國的發展前途,已經表達了「不惑」的觀點,然而中共的最高統治集團完全無視《爭鳴》的諫言,才走到今天重回四十多年前的文革老路上。時代召喚《爭鳴》創刊這四十年的光景,對我來說,還是歷歷在目...
View Article論資訊開放
千呼萬喚,終於等到政府公佈委託顧問所做的全港棕地調查結果,最終數到1300公頃,與本土研究社2015年12月發現的1192公頃相近。(但兩者所用的方法或許不同,不宜直接解讀為兩年內有所增長)記得兩年前,不斷有膠膠親政府團體攻擊我們研究方法,諷刺我們只用Google Map。對啊,確實未夠精準。現在我們還在學習使用GIS,再進一步整理棕土2.0資料。但起碼,我們用的Google...
View Article林鄭月娥的「易潔鍋施政報告」:香港首次引用社媒聆聽看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的第一份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可以說在無風無浪之下過了關,沒有引起政治爭議,沒有引起公眾關注,一份影響香港未來一年發展的文件,所引發的持續討論如此之少,從目下香港的政治局勢來說,林鄭月娥的政治成績表應該是加分數的,情形等於”No news is good...
View Article網絡公民 創造新空間——「網絡公民獎2017」
每天上網分享個人私密的,網絡就是告解室;發表高見的,網絡就是廣場的講壇;傳遞資訊的,網絡成大眾媒體;海量轉發,網絡又成派發號外、傳單、政見小冊子的鬧市街頭。告解室、講壇、媒體及街頭本來各有其位,如今融匯在一個叫網絡的空間,空間的區隔好像消失,人群、資訊、情感穿牆過壁,四處遊走。我們每天沉醉在此等自由風景,滿足於自己能發言,能議政,能踢爆,能起底,能「打倒」,就以為是新時代的網絡公民。網絡的確有創造公...
View Article【施政報告】擬放寬《廣播條例》「平衡」市場環境 邱騰華:互聯網完全無規管
(獨媒特約報導)《施政報告》中提出檢討《廣播條例》及《電訊條例》,其中規管電視台的《廣播條例》,當局擬在明年年初就放寬規管進行諮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出席立法會委員會時指,入屋電視規管嚴格,但互聯網卻沒有規管,認為要平衡兩者,否則「拿牌既邊有得競爭。」《施政報告》中指,網上媒體發展迅速令傳統媒體面對激烈競爭,為「平衡廣播市場的競爭環境」,計劃在2018年年初就「放寬過時的法定要求及理順規管制...
View Article【資訊自由法】要求林鄭兌現承諾 議員、民間團體冀盡快立法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參選時曾表示,支持落實《資訊自由法》,但早前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對法案卻隻字不提。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及民間團體希望林鄭兌現選舉承諾,在中午開記者會促法改會盡快完成研究,政府早日立法保障港人的知情權。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將在明日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索取2014至2016年間有關《公開資料守則》的數據,要求法改會回應《資訊自由法》的研究進度及林鄭月娥為訂立《資訊...
View Article《維多利亞女王:日不落奇緣》:借古鑑今,需望你的良善
文:談晉霖朋友 我當你一世朋友導演史提芬費雅斯(Stephen Frears)電影向來平易近人,縱橫電視電影多年,創作一直沒有止步,可謂工匠也。年屆76歲的他自《英女皇》(The Queen)後,再次執導關於英國皇后的傳記故事,跟前者稍為不同,《維多利亞女王:日不落奇緣》(Victoria and...
View ArticleBlack Mirror的監控世界要在中國實踐?!
文:Jackal@HelloWorld!Black Mirror 是一套講述科技對人性衝擊的英國劇集,其中有一集 "Nosedive"描述一個可以處處為人打分的世界,社會上每個人不停會為身邊的人打分。分數高的人可以係社會上得到更多的優惠,分數低的會連租車、買蛋榚都會遇上困難,嚴重者更需要坐監。Nosedive 裡的世界與 2014...
View Article當監控天眼遇上人工智能
近日哄動的大學校園大字報事件,其中一個受爭議之處是教育大學管理層把閉路電視的錄像截圖傳至管理層通訊群組以辨認貼大字報的人,然後該圖像一傳十、十傳百,而私隱專員認為這是不當處理個人私隱。臉孔辨析無處可躲環顧四周,香港不論街頭、交通工具、辦公室、商場、學校……大大小小的監控鏡頭已經無處不在。有否想像過,如果這些鏡頭加入面容辨析技術,以科技辨認人臉,再配合人工智能找出你的身份、知道你的日常行蹤,又從不同途...
View Article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對朱凱迪動議要求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場深表遺憾
聲明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對於立會議員朱凱迪今日在立法會會議舉行期間,動議要求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場,深表遺憾,認為立法會會議須要公開舉行,有關動議嚴重損害新聞言論及採訪自由,嚴重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難以想像有關動議是由一位民選議員提出,因為議員應該珍惜及竭力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以及基本法第二十七條賦予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自由的基本權利,並要竭力爭取政府及立法會的會議在公開和...
View Article記協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動議要求新聞界離場深表遺憾
香港記者協會對於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今天在立法會會議上,動議要求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場,深表遺憾。記協認為若有關議案獲通過,將嚴重損害公眾知情權,妨礙新聞傳媒監察政府及議員,立法會討論重要社會議題,應該公開進行。本會了解朱凱廸議員表明不支持議案,提出動議只為爭取談判機會的手段, 然而本會強調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不應成為政治角力籌碼。香港記者協會 2017年11月2日
View Article香港建制派和維穏機器冷待十九大
誰最關心中共十九大?是時事評論員,甚至可能只是時事評論員!這個議題,過去最少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各個媒體包括文字和影音的評論文章或是時評節目,都不時念茲在茲的提及十九大。十九大終於來臨也過去了,塵埃落定,一如預期,習近平牢牢掌權,中國進入習核心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時代。好吧!我已經聽到叫救命聲了!是的,凡是涉及中國官方新聞,尤其是領導人或是官員的言論,都是充滿了叫人似懂非懂且具催眠作用的...
View Article華春瑩無避答問題,上網不如醒少少
有記者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提問: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那麽1949年以前還在中國版圖的:海參崴,外興安嶺,江東六十四屯,唐烏梁海,黑瞎子島,雲南老山,廣西法卡山、白龍尾島,吉林長白山、天池……它們是中國可以分割的一部份嗎?華春瑩回答:下一位!(轉自微信)-出自王丹Facebook(註1)最近一些台灣的facebook專頁重推2月一篇新聞,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跳過敏感問題。今日又見香港一...
View Article網媒撐得起新聞自由嗎?
如果不計算傳統新聞機構的網站,香港的網媒發展史,本身就跟九七後的政治變遷,尤其是社會運動的興起和新聞自由的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香港第一波以新聞及政治社會議題為主要內容的網媒,在2004年左右以網絡電台為主要模式出現。它們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建基於隨著2003年七一大遊行而爆發出來的社會力量。可惜,在其後三四年間,這一批網媒紛紛因財政或其他內部問題逐漸消失。2005年創立的以刊登評論文章為主的《獨立...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