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刊物﹒我地刊物》社區報展覽 重拾對社區的觀察與好奇
(獨媒特約報導)由民間自發編採的社區報近年遍地開花,成為社會大眾了解社區生活及監察社區發展的新渠道。日本同樣有以連結地區為主的報刊雜誌,當中與香港的社區報有甚麼分別?有甚麼地方值得我們參考?答案或許可以在香港故事館所舉行的「人地刊物﹒我地刊物」展覽中找到。藝術家王天仁是「人地刊物﹒我地刊物」展覽的「始作俑者」,因展覽源自於他在台灣看到的一本書—《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書本介紹了11份不同性質的日本地...
View Article《香港01》聲明東拉西扯 混淆公眾視聽
《香港01》成篇聲明東拉西扯、不知所云,究竟係你理解錯人哋個聲明講咩,定係你只係想以「新聞自由」做招牌,背後繼續遮醜?「只要細讀報道內容,當可發現它對所謂的「敏感」話題無所迴避,並無扭曲受訪者言論,反而恰恰盡了責任切切實實將事實呈現予受眾。無視於此就作出杞人憂天式評論,實屬大驚小怪。」喂,你有冇睇清楚記協喺聲明講緊咩?而家成件事唔係針對緊你點訪問林昶佐,唔係針對你點樣寫呢篇訪問。而係針對緊你「加編者...
View Article香港獨立媒體網——與香港人走過十五年
2019年,將是香港獨立媒體網成立15年。獨媒成立,源起於2003年七一大遊行。當年互聯網尚未普及,政權報復的方式,是針對被視為鼓動市民上街的商營媒體:名咀被封咪、高層被統戰、機構被收購。香港獨立媒體網在此背景下而生,盼在新生的網上空間,延續七一公民力量,「自己報導自己做」,打開公民報導及網上媒體的空間,為新聞自由闢出另一條戰線。2005年香港舉行世貿部長級會議,逾千韓農來港示威,港人看到「和平示威...
View Article新聞道德重要,還是收視率重要?
新聞道德第一條是什麼?是尋找真相,把真相最快最有效的告訴讀者,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要越少越好。這是很簡單很簡單的道理,新聞系學生第一日上堂就會講。只可惜,今時今日,香港有幾多個傳媒可以做得到呢?這兩日,網上流傳一段《經濟日報》的新聞,題目是〈啟晴德朗邨疑有單位出租Airbnb...
View Article明年MIRROR會奪組合獎嗎?
日前百萬行,多間傳媒報道,均指ViuTV旗下、剛成立兩個月的男團MIRROR,風頭蓋過無綫一班藝人。其中以《全民造星》的冠軍姜濤,粉絲最多,人氣最盛。當MIRROR進場時,半百fans喊不停,相反無綫的隊伍,人數雖多,但星光黯淡,尤其是一班新人,面目含糊,自然難吸引在場人士的注意。開台未夠三年,ViuTV由最初請袁澧林拍開台短劇《WEIU》,走文青、小眾、非主流路線,中間製作過各類型及冷門題材的節目...
View Article涂謹申指華爾街日報記者被監控傷害一國兩制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取得馬來西亞消息人士的內部文件,透露中國國安人員能夠於該報香港通訊社記者的辦公室、寓所和個人通訊佈置監控系統,協助馬來西亞當時政要查出洩密者,以換取一帶一路倡議於馬來西亞的合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指若事件不涉及國家行為,中央政府應該徹查及懲處,究竟是否有人為圖利、領功或其他原因而傷害一國兩制,讓公眾認為香港作為自由城市的法治制度和資訊權利受到威脅。如事件屬國家行為,並透過官方...
View Article大數據年代的個人私隱
圖片來源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建設銀行以更新系統為藉口,在系統更新後將會把客戶資料北移到內地的數據中心儲存。香港客戶的資料是受到香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保障的,可是數據一旦離開香港,進入國內,這將無法規管,因該類數據已離開香港金融管理局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管轄範圍。令人憂慮是國內一向對知識產權及個人私隱都不重視;很多香港人更擔心國內政府有絕對權力,可以透過不同渠道取得個人數據。...
View ArticleNative Advertising — 賣的是媒體自己的公信力
資料圖片,來源:stock.tookapic.com我份人真係比較學院派,對傳媒仲有好多今時今日恐怕已經不切實際的要求,搞到自己好勞氣。例如 Native Advertising,引入香港已經廿年有多,一開始新聞學院已經在批評,結果呢,在今天的 Social Media KOL 年代變本加厲。所謂 Native...
View ArticleFake News無遠弗屆 2019要提防主流媒體
NHK去年十月的短單元劇《Fake News》,劇中討論媒體盲追PV,討論網媒的角色……等等。假新聞發展至2019,討論還停留在網絡新聞,似乎有點落伍。《大公報》頭條報道「蔡(蔡英文)密使見學動『學動』授『獨』計」,台灣《自由時報》澄清,《大公報》將《自由時報》政治中心副主任「搞錯」成蔡英文的「密使」,連新聞人物都弄錯,幾乎可以寫入香港新聞歷史。我們經常以網絡「假新聞」警醒市民:Fake...
View Article唯有放下(資訊),才是真正自主?
自法改會發表〈公開資料諮詢文件〉(下簡稱〈諮詢文件〉),批評討論多集中在兩方面:(一)豁免的多寡嚴鬆;(二)是否應設立新機構處理涉及資訊自由的事宜(如用不用成立新的審裁處?)小組在撰寫〈諮詢文件〉時,一直參考其它普通法地區的現行法律機制及香港實際環境。當然在鼓勵公開數據(Open...
View Article5G唔行700MHz就係為咗就大陸?(少少技術文)
係講5G之前,大家有無諗過點解屋企咩景都俾其他大廈擋晒,連個發射塔都望唔到照樣都睇到電視?收音機仲離譜,架車係條街度走黎走去照樣聽到903?反而屋企個wifi明明係新野,行入廁所轉個彎就收唔度?呢個就係頻譜特質簡單黎講,頻道的wave(波段)越高,穿透力越低。香港即係咁:屋企wifi普遍行2.4GHz=2,400,000,000Hz數碼通4G行梗1800MHz=1,800,000,000Hz模擬電視...
View Article香港記者協會就《時聞香港》記者採訪時受阻聲明
《時聞香港》記者於2月8日晚上在香港大學舉行的旺角衝突三周年集會直播期間,被在場人士遮擋鏡頭及推撞,該名記者事後報稱遇襲。主辦單位則稱,活動進行期間該名記者處身非記者區位置,有參加的公眾人士阻止她拍攝,在場人士無發現有人遇襲,主辦單位安排大學保安陪同她離開現場。本會關注事件,呼籲公眾尊重記者採訪權利,傳媒在正常採訪工作不應受阻撓。香港記者協會 2019年2月13日
View Article中西區民政處超失禮 區議會會議室狹窄兼無咪
(獨媒特約報導)中西區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今早舉行特別會議,運輸署到場簡介東區走廊連接路和繞道全面通車的交通安排,但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安排失禮,會議室環境環境惡劣,更擺滿不少雜物,空間狹窄兼沒有咪高峰裝備。中西區區議會的大會在海港政府大樓的14樓進行會議,但今早舉行的交通及運輸委員會特別會議則在11樓的會議室進行。民政處職員對記者稱,未能預約14樓的房間,所以要在現址開會,職員更要清走房內部分雜物,以容納...
View Article時聞香港係媒體? 記協指不欲過度收窄定義 呂秉權:視乎採訪是否專業
(獨媒特約報導)港大、中大、理大聯同學生動源和香港民族陣綫上星期六在港大舉行旺角衝突三周年集會,Facebook...
View Article離開媒體之後 — 我講「獨」了
攝於2012年3月11日 日本東北大地震1周年 (記者蔡元貴攝)十二年的寒暑,見證媒體巨變。陳果話:「現在不是害怕香港變,是已經變了。」我同意,香港「已變」,作為記者應該如何自處。35歲,我想先回應這個問題。謝謝同僚的包容,我並不是想做獨行俠的,因為天生愛獨。未來如何變,我選擇了用記者的身份去回應社會的變遷。因為,記者是我的事業,不止是一份工作。從事主流媒體十二年...
View Article【採訪手記】大灣區宣講會 香港記者列入「其他」分類
(獨媒特約報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今早在南區的海洋公園萬豪酒店演講廳舉行,參與採訪這項「盛事」的媒體眾多,現場登記時共分為三類,包括電視台、粵澳傳媒及其他,但香港及外國媒體卻只撥入「其他」的分類。現場由香港政府新聞處負責登記,獨媒記者在換領記者證時,排在前方的「騰訊」記者欲進場但被拒絕,職員表示,因為「騰訊」沒有在政府新聞處註冊及登記。記者向政府新聞處職員查詢時,職員回覆稱,香港政府新聞...
View Article記協聲明:關注《香港01》裁員逾70 人
《香港01》今天(2月22日)公布遣散逾70名員工,佔整體員工比例百分之九,香港記者協會極度關注。據知此次遣散員工來自多個部門,包括採主級人員、攝影組、影片製作組及内容部組等。《香港01》向全體員工發出公告提及,裁員是因應製作模式轉型、整合後勤部門及內容頻道等,同時表示未來會繼續招聘和培訓員工。記協理解香港媒體經營環境困難,網上媒體更需要不斷尋找有效經營模式以適應社會步伐。然而,員工的投入度和歸屬感...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