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媒體
Viewing all 19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採訪手記: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獨媒記者一行兩人昨晚收到警方發佈予傳媒的通知,呼籲理大範圍所有人可從Y-Core離開。我們兩人抱著記者的「求真」、「親身考證」精神,考證到底警方訊息是否屬實。我們由A-Core進入理大校園,校園內一切平靜。校內不少人士亦詢問記者Y-Core是否能安全離開。網上則流傳有消息指有人從Y-Core離開後被捕。我們徒步至Y-Core位置,爬過路障走出校園,有數位急救員和市民尾隨同行。

記者步出加士居道後,40多名防暴警察已於公主道橋底,近Z-core位置佈防。警方多次以強光照射從Y-Core離開的市民,更施放至少兩枚催淚彈。

IMG_0572

IMG_0571

警要求舉手截查 強行中斷記者採訪

記者向佐敦方向前進,目睹前面有至少四架警車停泊,有至少20名市民,包括急救員及記者向前徒步,但不斷被警員要求舉高雙手。事後警員又於橋上對 Y-Core 位置發射至少三枚不明彈藥,期間爆出火光及產生巨響,而橋上警員揚言「十點鐘死線到啦!」

一名年紀貌似不足15歲的年輕男子,神色緊張,配戴黑色口罩,走在我們前面。警方要求我們一行人除下口罩,記者則需出示記者證,並要求所有人舉高雙手。記者當時感覺自己的採訪權利被嚴重受阻。警員多次以強光照向記者,質疑記者身份,「都唔知係咪假記者」。記者目睹前方有急救員和身穿「記者」字樣反光衣的人被截查搜身後,以索帶扣上雙手,帶上警車,便加緊腳步前行。

IMG_0567

獨媒記者再向前走,被兩名警員截停,要求出示記者證及身份證。當記者欲對目前環境拍照紀錄時,被警員喝停,「唔好影啦,呢度警方搜證現場,唔俾影相」,更指「你哋入面都影夠啦,出到來仲影」。記者被迫中斷拍攝及現有直播,更要求搜身。

急救、社工全被捕 14歲少年痛哭被喝止

獨媒記者觀察在場至少15名急救員以及社工,即使表明身份,身上無可疑物件,仍被扣上索帶帶上警車。期間,一名疑似理大學生手拿一疊內有筆記的文件夾,被搜證後亦被扣上索帶。至於與記者同行的男生,被搜出袋中有用以敲碎玻璃的手錘,隨即被扣上索帶,他高呼自己是就讀長沙灣天主教中學的14歲男生。他被帶走時眼泛淚光,臉上留下兩行淚痕,卻被警員無情地喝止「唔好喊啦」。

在場除被認證的記者外,無一不被索上索帶拘捕。橋上警員交談時,多次提到被拘捕者或被控暴動或非法集結。記者目睹此情此景,心中亦異常忐忑。

警阻記者使用手機:有警察嘅地方咪最安全

警方要求搜查記者隨身物品,不斷詢問獨媒記者所屬機構,並查問所屬機構的辦公室地址。獨媒男記者被搜身,查找隨行背囊及相機袋,而女記者則未有被搜查,僅要求坐在旁邊等候。記者禮貌回答一切提問,大部分在場警員亦表現禮貌,但其中一名便衣警員則兇狠地要求記者不要再舉高相機。記者隨即向其他警員反映該警員態度恐劣,卻未得到回覆。

記者中斷直播後,手機接到多個親友和編輯來電。獨媒記者表示不欲增添警方麻煩,望「報平安」釋除親友及編輯疑慮。惟在場警員表示快將放行記者,望記者耐心等候,更表示「有警察嘅地方咪最安全囉!唔洗擔心」,更以「有警察就唔安全咩?咁邊度先安全」,不斷質問記者,要求解釋。

IMG_0552

至少三名記者被捕 警對記者態度惡劣

警方傳媒聯絡隊到場了解,再次查詢記者的記者證及身份證。獨媒記者先後被查證三次,同行旁邊有兩名Now新聞台、一名Eyepress及一名《本土新聞》記者被查證後獲准放行,但一名聖公會旗下《教聲》及兩名《啤梨晚報》記者被搜查後遭拘捕。

警察公共關係科警司高振邦多次以粗暴語氣,喝令在場記者。高又以對講機提及「唔好行衛理道,沿路一帶都係啲仆街冚家剷」,態度惡劣。記者交談期間,突然被對面馬路的一名警員,以強光電筒照射,惡言喝令記者「唔好傾計啊」。在旁的警方傳媒聯絡未有理會,記者質疑警方在干預記者採訪和人身自由,何以在他們交談近20分鐘後才喝止。

在場防暴警察多次以「探口風」的口吻,詢問記者校內情況,問道「記者無聽過我哋警方警告咩,咁危險仲過來」、「學校係咪好多暴徒?暴徒多啲定記者多啲?」。記者感覺自己被警方當成「哨兵」,要求向其匯報「戰況」。防暴警察又查問記者平時拍攝對象,記者表示不論示威者和警員均會拍攝,但警員又指何以只有警員的片段被流出。獨媒記者指自己早前在中大拍攝到的示威者射箭圖,被警方於記招使用,但未得到標註來源,警員啞口無言。

經過30分鐘截查後,除《教聲》及《啤梨晚報》三名記者外,在場六名記者均獲放行,被驅趕至三軍會門外的封鎖線。期間目暏有五名外國記者同樣被搜查後獲放行。在另一邊,防暴警察於女拔萃書院及伊利沙伯醫院外,應對營救理大的示威者,施放多次催淚彈,烽煙四起,獨媒記者隨後衝前繼續採訪工作。

IMG_0578 (2)

記者:陳世浩、何嘉茵


記協聲明:對警方限制記者進出理大採訪及拘捕記者極度失望

$
0
0
內容: 

香港記者協會對警方限制記者進出理大採訪及拘捕記者極度失望

香港記者協會對警方連日封鎖理工大學及一帶道路行動中,對新聞及採訪自由之連串限制,表示極度失望。

警察公共關係科於11月17日晚上約十時,突然宣布封鎖理大校園,所有校內人士包括記者,均會被視作參與暴動而被拘捕,除非能夠出示警察通例涵蓋之三類記者證明文件。有關限制造成下列不合理現象:

1. 雖然部份校媒記者在本會協助下獲准離開,但仍有最少十三名校媒及網媒記者被捕。
2. 被圍困的記者雖然出示有效證件,仍需接受警方搜查才可離開。
3. 警方只容許已經在場之傳媒機構以「一換一」方式,輪換記者;禁止已經撤離之機構再派員採訪。 由於「一換一」措施之限制,大量服務外媒之自由身記者在電池用完後,被迫離開後,無法進入只能出不能入;
4. 前線警員濫權: 三名記者被胡椒槍近距射擊; 四名換班記者被槍指嚇阻礙其進入現場; 一名持有效證件之攝影記者被警要求下跪及手機解鎖。

上述安排不單嚴重違犯基本法中對新聞自由的規定,亦大大削弱傳媒對警方任何行動之監察。本會要求警方立即予以糾正,開放現場予媒體採訪。而過去兩日,校媒記者證明身份後獲准離開,希望警方沿用有關安排,讓仍在校內的校媒記者撤離。

本會重申,《基本法》第二十七條訂明,所有香港居民均享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及出版自由;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有關保障意見、維護新聞、出版及資訊發表自由的條文,亦已包括在《香港人權法案》第十六條內。

香港記者協會
2019年11月20日

版權: 

謝謝您,TVB!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如果不是剛好在茶餐廳,我也不會知道今天是TVB台慶。今時今日,誰在乎?

但很久很久之前,我們是在乎的。小學時,我開始聽歌追電視劇,TVB台慶是不可錯過的,因為會隨時見到我喜歡的五虎、翁美玲、張曼玉、張國榮、梅艷芳,還有肥肥。當時八十年代中期,TVB大概十八歲(1967年開台),風華正茂:電視劇好看,明星顆顆耀眼,無論是港姐、新秀,或是十大勁歌金曲,都是必看盛事。九十年代,我在加拿大讀書,有個泰國同學(不是華人)偶然跟我說起有套港劇曾在泰國很紅,問了半天才知道是《新紥師兄》,她更說很喜歡梁朝偉。當時我驚訝:TVB實在太厲害了!

我以為我見證的已是TVB的最美好,但後來多次聽導演林奕華說,七十年代末的TVB才是真的大膽、有眼界、有創意(即是《家變》、《狂潮》那年代),我就更對以前的TVB肅然起敬。

但後來,不用我說了,TVB從兩岸三地最佳,墮落到兩岸三地最差;那些藝人,別說紅到泰國,就是在香港出街都分分鐘冇人識呀陰公!TVB新聞更是有目共睹的不濟。

如果TVB是一個人,也算不負青春了,年輕時如此精彩過,但人,也要過好下半生。今天,TVB才五十二歲,但已老態畢露;老本行做不好,專業又守不住,淪為「膠」、「土」、「out」、「cheap」、「弱智」、「保守」、「求求其其」的代名詞。

我感謝TVB給我的美好成長記憶,也感謝TVB曾經的貢獻 —— 真的,沒有TVB就沒有梁朝偉、張曼玉、梅艷芳、張國榮這些香港瑰寶。今天,我人到中年,更是感激TVB給我驚心動魄的反面教材 —— 到了五十二歲時,我絕對、絕對、絕對不要像TVB那樣墮落!

PS:家父關心時事,但他像很多澳門人一樣,慣性收看TVB新聞。但自從有了港視31,他有天突然說:「我比較過,無論中外新聞,港台都做得比TVB好。」從此,他盡量看港台新聞。七十三歲的老豆,proud of you ! 五十二歲的TVB,shame on you!

原文刊在作者 Facebook

版權: 

無綫的原罪

$
0
0
內容: 

昨天無綫台慶,但就像林鄭今年宣讀施政報告一樣,因為兵荒馬亂,改為播片頂檔,無直播。台柱汪明荃和鄭裕玲(咦,阿叻呢?)表示,希望香港人尋回初心,互相包容及珍惜香港。這種單純、片面的願望,很難有人反對,就正如今天多份報章頭版廣告,叫人別讓香港因暴力沉淪一樣,都是一些很大路,很容易取得別人認同的講法。有誰不想過一些太太平平的好日子呢?問題在於,大家對問題、暴力的源頭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對於達至最終目標所須採用的對策亦有南弦北轍的想法。

有錢登廣告勸人投票剎停暴力,背後的金主顯然水頭充足,一心針對民主派,認為這些反對派或明或暗支持示威者,必須予以懲罰。但對於反對派及其支持者來說,警隊的暴力才是最大的惡,而問題源自政府及保皇黨長年任意妄為的制度暴力。循這種思考路徑出發,要真正止暴的話,矛頭便不是指向黑衣人,而是指向中共,指向政府,指向警隊,以及整個既得利益集團 —— 令香港年輕人感絕望、現在更覺仇深似海的罪魁禍首。

不追本溯源,尋求變革,改掉深層次禍根,卻賣口乖,推銷一些廉價的所謂美好願景,無論有意無意,都只是產生一種幫政府維穩的客觀效果。像過去的「明天會更好」、「獅子山精神」,不知幾多人為這些期票而忍受制度性的不公和掠奪。有些人確實得益,但更多人受害,累積下來的業力(負能量),才有今天突破臨界點的總爆發(而中共就只識歸咎於外國勢力搞破壞)。

對無綫來說,發放娛樂才最重要。她亦發放了52年。對已經覺醒的香港人來說,只說明她以無須用腦的娛樂節目麻醉市民超過半世紀。至於無綫新聞有幾偏頗不公,有幾幫當權者說話,就更加不用多說。

版權: 

當你相信中大生以高達抗爭……

$
0
0
內容: 

上週有網民轉貼以上的二創圖片,還有一段錄音,內容大致如下:

(男聲:幫我幫我發出去,好緊急好緊急!我表妹喺中大讀緊書,喺前線,而家成班中大教授都好緊張,而家班中大學生已經成功整咗一隻高達出嚟,係真係高達出來,依家準備揸(駛)出去尖沙咀,做堵路,幫手發出去。佢係有激光劍同埋有鐳射彈的,真係幫我發出去,大家千祈要小心,盡量唔好出街。)

平時,理論上,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人,看到有關的圖片,聽到該段錄音,應該會很開心地笑,因為整件事被兒戲化,被戲謔了。情況就好像早年唐英年大宅被揭發建地牢時,有人惡搞變形金剛到場支援一樣。

當我們以為這種政治惡搞戲謔司空見慣,但今日的香港人或者真的有了精神衰弱,居然還真的有人很擔憂的問為甚麼會弄到「高達」出來?十分擔心高達會破壞社會安寧。

惡搞的人打蛇隨棍上,繼續創作更多圖片,例如在校園組裝高達的過程,在沙田望到高達的身影等等。一張又一張的相片,加上文字和錄音。虛擬高達居然一整晚變成了熱話,部份本來不知就裡半信半疑的巿民看到更多「相片」和「錄音」流出,都信以為真,有滋事份子還特意留言附和,令他們更擔憂。

可見,反修例事件本來引發的所謂真假難分的報道,到今日已發展至有些人未找到真相就盲目相信和亂傳的局面,情況十分不理想,當中除了因為群眾被情緒支配外,太多意想不到的事居然接連在這個城巿發生,令人失去對常理的測度的信心,甚至到了一個地步,失常的事反而似真相。

這種盲目的背後,反映社會失控,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1. 社會整體地失控:任何事情,似乎都不問緣由,當人覺得甚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他們對流言蜚語的抵抗力自然變低,事無大小也事必要先驚一場,之後才想想究竟怎麼可能。

2. 社會失去智者:所謂謠言止於智者,但當大家都繼續傳播流言,又沒有人去實地查證,流言就會像劣質細胞一樣擴散。

3. 社會容易受操控:只要有人有系統,持續地發放流言,在城巿內的人不論事實真假,由反抗,保持中立,沉默不言,至最後只能相信,因為他們已經不再覺得有需要去查證,或者會擔憂去查證消息,發現另一個真相時會遭報復。

4. 淪為極權社會:當極權可以無限地發放資訊,甚至隨便改變對事實的描述,而人又不思進取地接受,他們害怕失去統一聲音帶來的安全感,最後便只能接受單一資訊,失去反思能力,淪為無意識被操控的人。

但願我們仍然有基本良知,抱持理性求真的精神,戰勝暫時未能找到真相的恐懼,堅持初心,不隨便轉傳未經核實的消息,亦不會為社會製造流言,令社會走向恐懼的深淵。

版權: 

抗爭新聞系列:拍還是不拍

$
0
0
內容: 

早前一群抗爭者被警察圍困在香港理工大學,當中有傳媒於晚上拍到片段,發現有抗爭者在天橋上游繩,之後由電單車接應載走,據說大約有100位抗爭者成功逃脫,部份則被警察發現後在前面路段放催淚彈追截,最終被捕,這個逃亡路線被傳媒曝光後,抗爭者被迫回到校園再找其他路線突圍。

事後有網民批評,記者不應即時報道所拍攝到的逃生路線,應該在事後才報道,因為不少抗爭者最終因為傳媒太早將位置曝光而未能逃脫。問題是:記者應該因為他們在逃亡,明知報道出來可能有助警察追捕而不拍攝嗎?

換一個角度問,如果記者見到多架警車從警署中出來,駛往某一個方向,甚至見到有直升機同時向同一方向行駛,其他人可以因為不應該披露警方部署為名,而要求記者不准即時報道所見到的情況嗎?

答案很明顯,記者是負責以客觀、公正、持平的態度,不偏不倚地以第一現場的視點報道新聞,因為公平公正,記者本來就應該拍攝自己在現場所看到的情況。任何要求記者不要拍、不要報的人,某個程度上,都是在干預新聞自由。同樣道理,記者在抗爭期間,一些示威者在禁蒙面法生效之後,自己雖然沒有蒙面,卻強硬要求記者不可以拍攝自己的樣貌,因為怕被點相、篤灰(告密),其實這個要求同樣是不合理的。一般來說,除非即時報道會導致一些人的生命受到即時危險,例如脅持人質或擄人勒索的案件,否則應否即時轉播是新聞價值的考慮,而不是考慮任何一方個人的利益或意願。

在此必須強調,不要阻礙記者拍攝這要求,不單套用在抗爭者身上,也套用在政權、警方身上。其實,警方對記者的不禮貌和阻礙記者拍攝的情況,比起抗爭者更嚴重。警方亦也不應該要求記者去一個無法清楚看到實際情況的「示威區」或「記者區」拍攝。警方其實有責任協助新聞界採訪他們的執法過程,因為有了記者在第三者的角度去拍攝整個執法過程,社會才會相信他們是公正執法,若處處設防阻礙甚至驅逐記者,令記者不能做合法採訪,拍不到應該要拍的,不但令警察和記者關係惡化,亦會令警民的衝突和矛盾更加嚴重。

記者,尤其是正式的記者,其天職就是採訪,或者你以為他們總是在監視著你,但實際上他們亦是在保護你,不能夠輸打贏要。當然,市民大眾亦期望所有記者,無論如何也要專業地做新聞工作,盡力地將他們所見所聞拍下、寫下,各界請盡力配合。

版權: 

理大編委:強烈譴責警方無理拘捕記者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就警方於11月17及18日以暴動為由拘捕本報記者,我們現作出以下聲明:

《強烈譴責警方無理拘捕本報記者》

11月17日晚上,警方封鎖理大校園所有出入口進行圍捕,所有校內人士被困在校園。本報三名記者分別於11月17日晚上以及11月18日清晨於理大校園附近被捕,當時本報記者正身穿反光衣採訪,卻被警方以參與暴動為由拘捕。

期間,本校學務長莫志明教授曾聯絡本報總編輯,指校內人士可從李兆基樓(Y Core)安全離去,更要求將訊息廣泛傳開。結果,當本報一名記者於其他途徑看到消息後嘗試離去時,即被警方拘捕並控告暴動。總編輯其後曾再次聯絡學務長,質疑他當初建議所謂「逃生路線」的用意,並追問校方會否就警方不守承諾的行爲作出譴責。學務長卻只回應當晚的情況可能有誤會,意圖卸責(This may be misunderstanding in last night's complicated situation. Hope your understanding.),着實令人難以相信校方能保護我校學生。滕校長於翌日竟更與警方協議,把學生推入深淵,配合警方濫捕。可見校方高層只會送學生入虎口,行為令人髮指,更有違師德。

本報在此強烈譴責警方無理拘捕,意欲斷送學生前途。本報三名被捕記者當時全程於理大校園內或附近範圍進行採訪工作,絕無參與任何犯法行為甚至涉及「暴動」。警方卻從17日晚上開始將學生圍困於理大校園內,把正在離開的記者趕回校園範圍,亦沒有提供安全路線予學生記者離去,居心叵測。香港記者協會於18日凌晨曾與警方談判,指可帶領校媒安全離開理大,惟本報對香港警察的誠信有保留而沒有跟隨。最後,警方果真再次出爾反爾──曾承諾不會即時拘捕,最後卻強行拘捕在場其他三名記者。在18日清晨,本報兩名記者亦因嘗試尋找離開路線而走出封鎖線範圍,被警方隨即以涉嫌參與暴動拘捕。

另外,本報記者及其他被捕人士於警署羈留期間曾被警察多番以「我等陣就好好『炮製』你」、「呢個一陣就好玩啦」,亦提及「新屋嶺」、「強姦」等字眼及言辭恐嚇,威脅其人身安全。但後來得知其記者身分後卻變得客氣,令人質疑一般被捕人士能否獲得如此人道待遇。而且,三名記者的手機、相機均被沒收,難保警方不會擅自取用記者已拍攝的照片及片段,並刪除對己不利的資料。


本報重申,傳媒的採訪工作向來不應受警方限制。根據《警察通例》第39章第5條(a),警方需以互諒互讓的態度盡量配合傳媒工作。強行將記者困在校園中,並禁止他們到附近一帶採訪,無疑是不人道及破壞新聞自由。本報在此嚴厲譴責警方視《警察通例》如無物,嚴重打壓人權及新聞自由,亦有損警隊多年苦心建立的專業形象。

本報記者現亟需被捕時的片段以證清白,特此呼籲如有讀者曾於本月18日早上6時55分至7時10分拍攝到任何於理大對出康莊道被捕人士片段,懇請聯絡本報跟進。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學生報編輯委員會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版權: 

一群《香港01》編採人員就公司兩篇評論之聲明

$
0
0
內容: 

《香港01》於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前一天(11月23日),發表兩篇分別題為《什麼人不符合出任區議員應有的品格和德行》及《政治素人空降區選 讓他們鍛煉多四年》的《01觀點》文章,點名不支持203名候選人,引起爭議,更有違選舉條例及指引之嫌。就此,一群《香港01》編採人員實名聯署發出以下聲明:

1、《香港01》的觀點文章由評論編輯室撰寫,不代表我們的立場,亦不反映我們的意見。

2、我們尊重言論自由。我們認為,意見可以主觀,但必須建基於事實。上述兩文未提供充分事實論證之下,點名不支持多名候選人,同時亦未予當事人解釋機會;大部分在名單內的人,更無列出被「不支持」的原因。以上評論有欠公允,有失專業,不符社會對大眾媒體期望。

3、我們留意到,有意見指兩篇文章可能涉嫌違反選舉管理委員會公布的《區議會選舉指引》,以及《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我們對公司在選舉前夕,發表可能影響選舉公平公正的評論文章表示遺憾及強烈不同意。

4、我們理解公眾對兩篇文章有極大批評,事實上,公司內部亦有很大迴響。《香港01》作為大眾媒體,需要社會鞭策,才能不斷改進。我們期望公眾繼續指正,並理解文章並不代表編採人員意見。

5、過去數月的反修例示威中,我們在前線採訪時屢次遭到不合理對待。有同事被警員用槍指嚇及直接以催淚彈、水炮車、胡椒噴霧攻擊,有警員將站在原地拍攝拘捕的記者誣衊為「衝擊警方防線」。過往亦屢次有同事被各種不同政見人士襲擊,並有採訪車遭毁壞。然而,公司並未公允地譴責粗暴對待同事之行為,提供的保護裝備亦不足。同事尊重編輯室有其自由發表觀點,但爭議文章發表後,同事往往在採訪時被敵意對待,客觀效果是「 社論促使社會撕裂,同事先輸」。

6、我們虛心接受批評,同時堅定不移捍衛新聞自由,希望各界尊重前線採訪工作。我們承諾,必定盡己所能,堅守崗位,不偏不倚作採訪及報道。

一群《香港01》編採人員
2019年11月24日

版權: 

第九屆中大新聞獎得主聯署聲明

$
0
0
內容: 

第九屆中大新聞獎得主聯署聲明

香港自6月反修例風波以來,社會不穩、示威衝突不息,傳媒工作者在履行職責時面對極大挑戰。時值新聞自由備受衝擊之際,我們有幸成為第九屆中大新聞獎得主,謹藉此機會表達對當前形勢的擔憂,呼籲各界尊重及以行動守護新聞自由。

過去數月,無數記者在採訪現場面對橡膠子彈、海綿彈、布袋彈、催淚煙、胡椒噴霧、混有刺激劑的水炮、磚頭、燃燒彈等等,一直堅守崗位如實報道。然而令記者愈感不安的是,握有公權力、可合法使用武力的警員有針對記者的趨勢,動輒以「黑記」侮辱記者、阻撓採訪拍攝、故意向記者施以胡椒噴霧等武器、甚至無理拘捕前線記者。

街頭衝突背後,有形無形之手正逐步收窄香港資訊自由,此等看不見的暴力同樣值得警惕關注。入境處突收緊結婚證書及出生證明查冊;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向法庭申請禁制令,包括禁止公眾查閱選民登記冊。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政府有意限制車牌、公司或土地等查冊,明言「可協助記者作偵查報道的渠道都希望堵截。」

上述種種,已對新聞工作者履行職責構成阻礙,甚至直接威脅記者的人身安全。行業工會、前線人員多次透過對話、聲明、行動向政府高層及警方表達不滿,惟當局仍是置若罔聞,重申記者要配合警方執法,視新聞自由如無物。

我們在此促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公開承諾:第一,勒令警方停止傷害新聞工作者、就無理拘捕記者道歉;第二,停止任何收窄香港資訊自由的行動,長遠盡快落實《資訊自由法》及《檔案法》。

我們亦呼籲傳媒行業的各階層,無分高低、同心合力積極守護新聞自由,透過各種渠道要求政府停止阻礙前線記者工作,支持公開發聲的新聞從業員。多年來,我們有幸受益於獲基本法保障的新聞自由、得到傳媒業前人的悉心栽培,惟願新聞自由之火不息、得以承傳。

呂耀焜 張煒明 羅霈潁 林浚源
陳潤南 周偉強 岑卓熹 梁祖饒
梁崇碧 陳浩謙 梁御和 林偉聰
伍雅謙 趙雅婷 潘柏林 鄭啟源
羅繼盛 陳建平 佘錦洪 羅君豪
蔡正邦 李曉程 錢瑋琪 鄭佩珊
蔡玉玲 尹仲然 關鳴川 鄭思思
林家萍

小心媒體「明目張膽」作選舉宣傳

$
0
0
內容: 

有不少報道指出,網媒《香港01》在區議會選舉前夕,以評論編輯室名義上載了兩篇文章:〈甚麼人不符合出任區議員應有的品格和德行〉及〈政治素人空降區選 讓他們鍛煉多四年〉,並於文章中表列了19人的「香港01不支持候選人名單」,(1) 及184人的「香港01不支持空降素人名單(1-5)」。 (2)

而文章更引起了《香港01》內部一群編採人員發出了實名聯署聲明,(3) 指評論沒列出「不支持」原因,有欠公允,有失專業,不符社會對大眾媒體的期望,文章亦不能反映及代表編採人員的意見。

《香港01》刊出的兩篇文章,可能涉嫌違反選舉管理委員會公佈的《區議會選舉指引》(第十章《競選廣播、傳媒報道及選舉論壇》中所指出的「公平及平等對待的原則」,以確保「各候選人有公平及平等機會獲得報道」及「不會優待或虧待任何候選人」),(4) 以及《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5) 另外,更有大律師認為文章涉嫌犯規,選舉管理委員會和廉政公署都應該跟進,請媒體提供合理理由,為其「涉嫌發佈關於候選人的虛假或具誤導性的陳述」作免責辯護。 (6)

另外,有些紙媒其實也有為黨派或立場努力宣傳,如在報紙A1頁大字標題寫上「踢走保皇黨」、(7) 中間連頁刊出「民主派推薦候選人名單」(A10、A11頁並沒列明是否競選廣告)、〈民主派推薦候選人名單〉(網上版);(8) 又或將報紙設計成選舉特刊,將建制派「告急」候選人名單及推薦、給讚等內容列出。 (9)

細閱內容,對於報章支持的立場的候選人當然「有讚冇彈」,而對同區其他候選人則只是一句輕輕帶過,各候選人是否「有公平及平等機會獲得報道」,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不少香港的媒體都有自己的立場並在不同程度影響其報道手法,作為讀者了解各媒體的立場和常用手法,有助我們懂得如何判斷其內容的參考價值,不會輕易被別人誤導,而在投票前應多參考幾個不同立場媒體的報道,做多點功課,客觀地看參選人以往的經驗和政績,以及曾為地區做過的服務,從而選出心目中較理想的一位,或認定自己最不值得支持的候選人都是重要的。

參考資料:
(1) 評論編輯室:〈甚麼人不符合出任區議員應有的品格和德行〉,《香港01》,2019年11月23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

(2) 評論編輯室:〈政治素人空降區選 讓他們鍛煉多四年〉,《香港01》,2019年11月23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

(3) 〈一群《香港01》編採人員聲明:公司區選前發不支持名單欠公允,或違反選舉條例〉,《立場新聞》,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一群《香港01》編採人員就公司兩篇評論之聲明〉,獨立媒體,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

(4) 〈第十章:競選廣播、傳媒報道及選舉論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選舉管理委員會,2019年9月6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

(5) 〈《香港01》列「不支持名單」 候選人擬投訴〉,《明報》,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

(6) 〈區選2019:《香港01》發不支持候選人名單涉違選舉例〉,《東網》,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

(7) 〈11.24兄弟爬山和你投 年輕選民蓄勢待發 踢走保皇黨〉,《蘋果日報》,2019年11月23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刊於印刷版A1。

(8) 〈民主派推薦候選人名單〉,《蘋果日報》,2019年11月24日,A10、A11;〈民主派推薦候選人名單〉,《蘋果日報》,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刊於印刷版A10。

(9) 〈建制派全線告急 靠你一票救港〉,《文匯報》,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刊於印刷版A1、A24;〈實幹候選人只差你一票〉,《文匯報》,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刊於印刷版A2、A23;〈建制派選情極危急 拯救香港靠你一票〉,《大公報》,2019年11月24日,(最後參閱日期:2019年11月27日),刊於印刷版A5。

版權: 

TVB直插谷底,大公文匯敬陪末席:傳媒公信力啟示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公布三年一度、市民對香港傳媒公信力的評估。是項調查過去十四年,大約每隔三年一次,問同樣問題,故有時間軸橫向比較的價值,理解市民對個別傳媒的公信力評價及其趨勢變化。

最新一次調查,於八月中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1079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修例運動進行時,市民對傳媒公信力的評價。

有幾點趨勢,值得注意(詳細圖表及文章,請參閱蘇鑰機教授《明報》評論):

**TVB的公信力評價大幅下跌,不只是眾電子傳媒中包尾,評分由三年前5.88跌至4.45,跌幅顯著。TVB在十三年前的調查中,公信力超過七分,短短十多年,’CCTVB’之名深入民心,公信力評價崩盤。同樣是紅色資本買起,《南華早報》仍能維持收費報章中最高公信力,TVB則直插谷底,數十年艱苦經營,公信力極速殞落,已跌至僅比黨報「文大商」略高。若然TVB主事人繼續心安理得,自我感覺良好,距離《大公》《文匯》公信力齊名,只餘一步之遙。

**《文匯》《大公》《商報》等中聯辦直接控制的黨媒,公信力低處未算低,三兄弟齊落,其中《大公報》敬陪末座,公信力評分只有3.30,證明了香港人眼睛非常雪亮。順帶一提,近年《文匯》《大公》以免費報形式,入侵各屋苑大堂,公信力最低報章,報紙架甚至寫上「公平持平及時準確」等宣傳字眼,污染環境,又沒有付管理公司及業主廣告費。為何眾多屋苑的管理處及法團,容許這些公信力全港最低的傳媒,污染閣下的屋苑環境?耐人尋味。

**報章公信力幾近全線插水,跌幅顯著。所有報章之中,只有《蘋果日報》公信力逆市上升,更排名收費報章中第三位,是有調查以來最高位。《蘋果日報》飊升,似乎與反修例運動中,廣大讀者找尋自己認同的媒體有關,卻似乎這類仍能反映民意的報章買少見少,市民選擇只剩下《蘋果》。當然,收費報章整體公信力下滑的趨勢,似乎亦因為媒體轉型,市民接收資訊習慣正轉為網上閱讀,實體報章新聞遲了半日,況且內容不一定比網上資料豐富,致市民觀感轉差,公信力拾級而下。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報章的公信力,是次調查全線最高只有5.89,只是「五字頭」,比較十多年前,很多收費報章都有「七字頭」的公信力,相差甚遠。

**電子媒體 Now / ViuTV 進佔公信力第一。逆市有顯著上升的,還有Now/ViuTV,十年前Now TV在電子傳媒公信力中排在後段,不足十年間奮起直追,是年調查超越香港電台排名第一,可喜可賀。

**最大贏家是網上媒體,立場新聞升幅顯著。一眾網絡媒體,包括《立場新聞》、《香港獨立媒體》、《HK01》,公信力有顯著升幅,其中英文新聞網媒《Hong Kong Free Press》,有5.56分,公信力評分若與收費報紙比較,可以排第四位,僅比《南華早報》、《明報》及《蘋果日報》為低。《立場新聞》的市民評價更為驚人,公信力有6.69分,在所有類型媒體中整體排第三,僅次於Now/ViuTV (6.76) 及香港電台(6.72);《立場新聞》的公信力評價,比所有類型報章都要高。《立場新聞》的冒起,理應同反修例運動初期的報道有關,除了有個人風格的現場直播外,多次重大事件如衝入立法會、元朗721白衣人無差別打人事件,《立場新聞》記者都捕捉了重要元素,聲名大噪;其臉書粉絲數,亦由年中25萬,激增至年底逾110萬,影響力及讀者量以數倍增長。

每次談到這個公信力調查,總有朋友質疑,如何量化計算?其實這個調查,只問「觀感」,並非有所謂科學方法去「計算」公信力。具體問題是這樣的:「我會逐一讀出香港個別新聞媒介機構既名稱,想知道你覺得佢地有幾可信,你可以俾1至10分,1分表示可信度「很低」,10分表示可信度「很高」。」(然後調查員會根據電腦隨機編配先後次序讀出新聞媒介機構的名字。)

有人或會質疑,如此問「觀感」(perception) 不準確呀,本人以為,很多問卷調查,若然問人事實問題或政策問題,被訪者一知半解就講「觀感」,問卷意義確實不大;但若問「傳媒是否可信」等「公信力」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感覺、一種觀感,觀感直接影響及反饋你是否信任某傳媒,這調查方法有道理、簡潔清晰,而且多年來持續做,問同一問題,有對照價值。

是次調查的最大警號,在收費報章,全部報章(只《蘋果日報》倖免)公信力都錄得統計學上的顯著跌幅,這種現象於電子傳媒及網媒皆不存在,電子傳媒仍然是「家中的社交媒體」,衰落速度較慢,而且聲音影像亦較容易轉化為網上內容,適應新一代吸收資訊的習慣。反而收費報章政治取態似乎日趨保守,被逐漸收編後,與民情脫節,轉型網絡步伐緩慢,創意與新內容欠奉,只要看看近半年來傳統收費報章報道反修例運動的表現,皆無甚突出之處,可見一斑。

*** *** ***

參考資料:明報:蘇鑰機:《香港傳媒公信力,低處未算低》

相關文章:
李鵬‧TVB‧歷史的恥辱柱
在批判TVB新聞之前,可以注意的線索

版權: 

「國家憲法日」先來示範怎樣「違反基本法」

$
0
0
內容: 

每年今日,中共都以「國家憲法日」的名義宣揚它的那一套憲法。但實際上,中共有幾尊重憲法,大家心裏有數。

1954年中共治下第一部憲法出台的同時,便同時開始大搞政治運動,拘捕胡風集團各人,掀起對所謂胡風集團的批判和迫害。當時的做法,都即時違反了中共自己剛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65年後的今天,在香港搞一個所謂「x」的座談會,大談基本法和中國憲法,也是宣傳意味大於一切。但未宣傳憲法,也是首先就違反憲法。憑什麼拒絕讓蘋果及立場的記者採訪?憲法中規定的言論及新聞自由點計?基本法中對新聞自由的保障又去了那裏?林鄭月娥前一天才說,看不到香港人有什麼自由與權利受到剝奪,只隔了一天便自我篤爆?這是明張目膽在一個講憲法的研討會公然違反憲法及基本法!就算新聞採訪及報道自由這個第四權沒有在中共制定的憲法中清楚突出,但言論自由確是清清楚楚四隻大字寫在憲法文本裏邊的。基本法的寫法就更是實牙實齒。這一刻,沒有拘捕什麼「胡風集團」,但特區政府在「止暴制亂」這個口號包裝之下,也不是在任由警察濫暴濫捕,拘捕了五千多人。

所謂「憲法」,如果不是用來制約政權行為的工具,根本就不是現代法制觀念意義上的所謂「懲法」,只是法制工具。今日中國的憲法,是用來打壓人民及實現專政的工具,跟概念中的「憲法」根本是南轅北轍。憲法應該是界定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限制政府的權力,規範公權力的授予與行使,而不是專政的工具,更不是令某個政治集團無規限地壟斷權力的依據。

對憲法問題認認真真的討論,切切實實地執行,本來就是中國人社會的百年大夢。但事實上,今天講來講去,就是說黨大於法,憲法只是黨的政治工具。中共講的憲法,就是它有權任意利用法律工具來整治任何人,法律只限制人民,法律限制不了共產黨,因為法律是由共產黨作出解釋的。

中國人發「憲政夢」,113年前便開始了。慈禧太后是在光諸三十二年,即1906年,正式宣佈要制定憲法,也為君主立憲設立了一個路線圖。那是個男人要紮辮,女人要紮腳的年代。今天中共販賣的所謂的「中國夢」,卻禁絕了憲政的討論,不是在開歷史倒車嗎?如果只講「富國強兵」,或只片面強調「經濟發展」,本質上與百多年前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搞的「洋務運動」有何分別?百多年來又進步了幾多?

袁世凱還是北洋大臣的時候就已經說「官可以不做,憲法不能不立」。但一做了民國大總統,便不願受憲法約束。後來更解散國會,修改民國約法,甚至稱帝。孫中山在二次革命及護法運動的失敗後,也把自己重新建立的「中華革命黨」變成一個一人獨裁的政黨。他的繼承者蔣介石,只是一個軍事獨裁者,後來也只希望做一個「明君」。

1919年的五四運動,講的也是「德先生與賽先生」。今天,「德先生」便不能講了,或只能講中共壟斷了定義的「中國特色一黨專政」下的「中國特色民主」,說穿了其實只是另一種方式的軍事獨裁。

這就是中共治下,中國特色的行憲政。到了近幾年規定的「七不講」,第一個不許講的就是「西方憲政民主」。至於香港堅持強調的法治,所謂「一國兩制」,所謂基本法的保障,是不是也要向中共的政治掛帥讓路?

這個中國近代史的故事,是否說明也教訓了大家,中國人及中華文化,根本就沒有可能有民主憲政?不敢說這是結論,但觀乎過去二十年,又真的不能不認真思考這個說法!

事實上,內地也有不少知識分子看穿這個問題。但在「七不講」這個五指山下,夠膽繼續講這問題的已經少之又少。內地作家祝勇就曾經指出,所謂「行憲政」,首先便是「政府要守法」。如果真的要改革,也不能不改變以革命黨坐江山的角度及其憲法觀來講法治。祝勇說:「只有憲政,才是貨真價實的革命。因為只有憲政,才能追求一種更優越的民主生活,實現社會利益的最普遍化。」

對於曾經向人民承諾了的崇高目標,共產黨總有種種歪理來拖延甚至推翻,大家讀一下那一本「歷史的先聲」便心𥚃有數。說到什麼時候才是推行憲政的好時機,中共也總有理由一拖再拖,現在就索性不准高舉「憲政」這兩個字了。至於承諾了香港人的民主發展,也可以子虛烏有地製造一些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都沒有提過的什麼「全面管治權」或「國家安全」來推翻。對於一個慣於獨攬大權,不受法律制約,不受制度制衡的政治集團來說,什麼時候都不是推行憲政及推行民主的好時機。香港人如果不認命,就只能繼續爭取。過去幾個月的逆權運動也必定會以某種形式延續下去。無論街頭抗爭是否繼續,爭取維持法治及保衛香港人生活方式的抗爭也必須繼續堅持。

中共也好,建制奴隸派也好,總會說「首要任務是搞好經濟,改善民生,現在不是談政改或發展民主的最好時機」。這句說話講了多年了?這樣的藉口原則上可以無限期的講下去?基本上只是騙的謊話。祝勇曾經這樣說:「我們不能設想有一個“純潔”的時代(所謂“條件成熟”)來安放憲政夢想,因為這樣一個“純潔”的時代是永遠不存在的。憲政需要通過打破現實利益的屏障來實現。時代的迷局各有不同,而迷局永遠存在。」因此,他引述政治學者韋森教授在其著作《大轉型-中國改革下一步》中的說法,「政府守法,受預先制定的規則約束,就是憲政。」根據這個簡單直接的說法,就當知中共政權口中講的所謂憲法與其在做的是什麼貨色的依法治國了。

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在中共冶下,始終都可以推說那個被視為可以「安放憲政夢想」的「純潔」時代「永遠都不會來臨」,那個口頭上說要推動的民主發展與憲政也因而只會無限期推後。香港有基本法的承諾尚且如此,連基本法都沒有的大陸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香港有些人願意繼續扮懵,繼續受騙,或者繼續參與這個騙局,從而撈點好處。基本法與中國憲法的關係,早就已經是清清楚楚,香港根本就沒有能力衝擊中共的那一套憲法,問題的關鍵是中央及國內的部門是否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過去二十二年,是中共不斷透過重新解釋基本法,把一國兩制的界線不斷改變。但經過了這幾個月,就連十幾歲的中學生都知道這樣的藉口有幾荒謬!

版權: 

建基於人命嘅免費娛樂,唔係良心

$
0
0
內容: 

【草根行動媒體】

文:椰殼裡的煙頭

黎耀祥未係柴九,仲做緊史師爺哥陣,已經係我偶像,我仲自己曬相託朋友嘅朋友搵佢拎簽名(佢簽哥時問「自己曬架?」),依家仲貼緊係書櫃。

無線係我童年回憶,美味情緣尋秦記我前後睇過十次,連大唐雙龍傳哥首難聽電音主題曲都可以背得出。最後一套睇嘅係「無懼世事變改」,睇到一半無睇到結局。無再睇唔係因為做左中產(咪傻啦我哥時就係做緊無線呀幾諷刺,哥份糧點飲得起中產咖啡呀),係因為哥一年佔中。

啱呀,沉悶可以殺死人,唔駛錢嘅娛樂係好重要,會顧及比唔起錢嘅人,係良心黎。

但建基於人命嘅免費娛樂,就唔係良心。

尋日久違地睇到無線新聞,用左五分鐘時間,去講示威者點樣破壞,警方點樣必要地還擊。半句都無講前因,無講警察點樣毫無必要地用腳踩示威者個頭,點樣扭人隻手,點樣射盲記者。我睇完都覺得,呢班真係破壞社會嘅暴徒。

長年攻擊基層,淨係追住啲官。無差別襲擊你話係人群聚集,和平集會你話係暴力,目標明確打爛黑心商家財物你話係破壞,身為傳媒你唔監察公權力,仲不斷攻擊人民。幾多人因為無線鬧上街嘅人暴徒,幾多人因為無線見住頭破血流都話打得好。

一邊賣娛樂,一邊滿手鮮血。無線係應該,立,即,執,左,佢。

歸根究底,全港比一間公司壟斷大氣電波本來就係最損害市民利益,最無良心嘅事。點解質素差窮人都只可以硬食,而唔係開多幾萬個電視台比人揀?免費電視重要,但佢從來唔一定要係無線。貢獻過嘅係工作人員,但唔係無線呢間公司名。

良心唔係咁,感恩唔係咁。你係度得到過好多,我都係度都得到好多,但亦都有人因為佢,命都無埋都仲要比人鬧自己攞黎。呀,佢同你寶貝仔,係同一年出世架。

「我覺得好多觀眾依然需要TVB,即使幾差都好,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出去娛樂,很多人收工就是回家看電視。」

視帝捍衛 comfort zone

$
0
0
內容: 

黎耀祥接受訪問指批評無綫的人好無良心。他指無綫電視仍然為很多人提供免費娛樂,為藝人提供一個大平台出名,仍然有其存在價值。黎耀祥今年五十五歲,十一年前第一次拍劇做男主角然後成為視帝,觀眾緣不俗廣告收入因而越來越多,他這十一年應該賺得很不錯。

只是,大家又可能沒有留意:黎耀祥在最紅最多人北上拍劇搵真銀的時候選擇留港,繼續忠心為無綫工作。他當年表示不想離開家人太久,而這些年跟他一樣紅或者差他一兩皮的都北上搵唔少,直至最近,他才第一次拍強國劇。

這是一個有趣的職場例子:我因為無綫而紅我飲水思源不想北上拍劇,然後繼續當無綫的一哥視帝,廣告繼續接,沒有多接拍無綫以外的劇集。電影又沒有發圍,一直只能繼續做香港電視藝員。

當然無綫的當紅小生可以搵唔少,馬來西亞華人還是忠心的 TVBloody,再加上登台之類都有唔少收入。只是,當身處的公司一直走下坡,又有沒有影響自己呢?

當然有:公司形象差,被杯葛,收視大跌,廣告商開始不願落廣告。劇集沒有以往的受歡迎, 你又可以食老本繼續賺廣告收入(因為目標觀眾仲好愛柴九與視帝),又或者繼續食老本的知名度去登台搵銀。唔貪心,肯定唔駛憂柴憂米。

黎耀祥未紅時拍下一大堆爛片,搵食嘛,你估佢想。紅左,反而又唔見佢係電影圈發圍。原因很多,可能電視味太濃,可能當事人唔想離開 Comfort Zone —— 在電影圈,你還是那個拍了很多爛片的黎耀祥,從來大家都知道,電視紅,不代表觀眾肯買票入場睇你拍戲。

所以,黎耀祥繼續留守 TVB,就算一代又一代的小生走吓一個走吓又一個。

跟他同期(或者更舊的)一線仍然留守 TVB 的,我想起有郭晉安(不過拍劇數目不多)、陳豪(睇怕都好多副業唔憂做)、歐陽波比(咁有米根本唔志在)。當然,每個人的決定也不一樣。

然後似乎看來,黎耀祥已經將自己的興衰與 TVB 掛勾,於是,發表了護主的言論,一點也不為奇。

他可能真心覺得:TVB 對我恩重如山,好多人仲睇緊 TVB,我咁努力你地唔欣賞仲要彈,有冇攪錯。

好多人睇緊 TVB 這回事,其實好多長者都識用手機睇其他野,電視,越來越可有可無。然後,現有的觀眾慢慢老去死去,電視台若果如黎視帝所謂「為現有觀眾繼續服務」的話,咁,等住被淘汰都指日可待。

至於大台提供平台俾藝人,我又同意噃:當越來越多人線離開,你唔見近年好多二三線捱左十幾年突然上位咩?都係果句:大家希望囉到知名度,再睇下點做。

於是,當你要留在 Comfort Zone 然後覺得 Comfort Zone is not safe anymore,你自然唔多 comfortable。在職場的你和我,太安逸沒有危機意識是很大鑊的,除非你覺得我仲可以賺到最後無謂搏。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
作者Facebook page

版權: 

高振邦嘆傳媒聯絡隊安全受威脅 稱「添多啲裝備都去協調採訪」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監警會下午和投訴警察課代表開會,議程中包括「如何在騷亂或混亂狀況下與傳媒聯絡」。警察公共關係科警司高振邦表示,傳媒聯絡隊的人身安全令人憂慮,半年來至少六宗涉及傳媒聯絡隊受襲,「我自己八月都俾磚頭掟中,我哋添多啲裝備,都去協調傳媒採訪。」

IMG_1297

在會議上,高振邦先進行簡報,稱警方的傳媒聯絡只有10名秘書處職員,及200多名兼任員,負責現場協調傳媒採訪,「佢哋(200人)原本係第啲大隊,有傳媒工作經驗會優先調動兼任,係自願出任。」他又特地提到,香港六個月前的情況較和平,六月後卻越見暴力,是前所未見的暴力,裝備亦由背心升級至配備眼罩和盾牌等。

反送中運動持續半年,記者多次在現場遭警方襲擊受傷,甚至拘捕。高振邦大吐苦水,表示傳媒規模人數之多同樣前所未見,指有不少海外、學生和過往較少合作的媒體在示威現場採訪,「一個路口,一百幾十個記者係好常見。」

IMG_1301
警察公共關係科警司 高振邦

高振邦大談傳媒聯絡隊的困難,強調傳媒和警察保持距離十分重要,斥有不少示威者躲在記者背後,一旦對警察作出襲擊,警員作還擊時,「咁近佢哋(記者)係無好處。」

高振邦進一步稱,警察在示威現場一般不會特別辨識記者,但現場卻有不少人拿起相機和手機拍攝,發現當中不少為市民、遊客、社運人士和議員助理,質疑會煽動示威者的情緒。

IMG_1295
監警會副主席 (左一)謝偉銓、(右二)張華峰

監警會副主席謝偉銓稱,近日收到不少媒體的投訴,建議可多作事前和事後溝通,以減少誤會。高振邦回應時稱,在六月前的國家元首、領導人訪港時,警方會和多個傳媒機構負責人溝通,「會俾閉門訓示佢哋」。

另一監警會副主席張華峰則「廢嗡」,稱希望傳媒和警方能夠透過社會運動而多加溝通。委員劉文文問到學生媒體採訪的安全。高振邦透露,月前曾和院校的老師溝通和商討安排,又指傳媒聯絡隊會給予指引學生記者,「佢哋識得跟埋其他記者走位。」

IMG_1292
監警會委員 (左)朱永耀、(右)李曉華

委員李曉華關注傳媒聯絡隊在現場如何作協調,她發言時竟稱,「真係多謝你講,我真係唔為意有呢啲人。」委員朱永耀關注傳媒聯絡隊的訓練,高振邦稱,公共關係科會邀請傳媒高層對新加入傳媒聯絡隊成員講述傳媒生態、參觀媒體和參考外國經驗。

記者:麥馬高

版權: 

警民關係主任譚汝禧:正面去睇,曱甴好有生命力 林卓廷反問「黑警個黑係咪代表嚴肅」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持續半年,警察濫暴成為焦點,並不斷稱呼示威者為「曱甴」。港台電視昨日播出《鏗鏘集》,警民關係主任譚汝禧在節目中稱,外界不用過份演繹,「曱甴你哋諗可能好差,但調返轉頭去睇,曱甴正面去睇係咪好有生命力?喺一個好逆境嘅環境下都生存。」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對記者表示,如果警察的論調成立,警察是否能接受警犬、黑警和毅進仔的負面形容,「按佢嘅邏輯,警犬即係忠誠勇毅,黑警個黑代表嚴肅,毅進仔即係對教育程度肯定。」

林卓廷又批評,曱由論不但屬惡意形容,而且更是仇恨言論,對已所餘無幾的警察更是雪上加霜。

節目主要探討警民關係,譚汝禧早前遭到起底,被公開居住地址、電話和妻子及父親的聯絡方法。他表示,最憂心的是子女的相片遭公開,更被寫上「這個小賤種經常在會所玩,幾曳下」。譚汝禧質疑,示威者將發洩情緒投射到警務人員的家屬身上,做法令人感到沮喪。

被問到起底是否反映對警方執法的不滿,譚汝禧斥,不論立場如何都不應針對警員家屬,指有人將其不當行為合理化,「當咗所有行為都係啱」。他更反問,「當一個個汽油彈咁掟出嚟,目的係為咗咩?除咗活生生燒死一個人。」但港台記者質疑,警方亦正面將橡膠子彈、催淚彈射向示威者的頭部,更使用實彈,譚稱警方記者會已交代得十分清楚,警員只是打向示威者的最大面積,「只係咁啱打中個頭」。

對於遮蓋警員編號,譚汝禧稱,警察投訴課自然有辦法追蹤涉事警員的身份,「七警案都冇警察編號,咪一樣追到」,港台記者質疑警員當時尚未蒙面。

版權: 

給「柴九」黎耀祥

$
0
0
內容: 

黎耀祥先生,你好,當年你演繹柴九,一句「人生有幾多個十年」,至今仍為人所樂道。這句話,相信也道出你努力多年而欠上位機會的心聲。它使不同人產生共鳴,除了出於生命有限的感慨,也出於被時勢播弄、被掌權者欺負的不忿和不歡。

年輕一輩或許沒看過你演出,但不難明白柴九的心情。今天他們正本著拚命之心,豁出去一搏,創造命運。這些人不喜歡TVB,認為它長期幫政府維穩,操控民意,恃強凌弱,你大概不會同意,但你不能批評她們沒良心。他們生於網絡時代,並非喝電視乳汁長大。依你之見,須感謝TVB者,年紀要再大一點。 這些人,不少享受過TVB的娛樂,但是否就要有感恩圖報?有一點不知你是否懂得:TVB長年累月佔用大氣電波,而大氣電波是寶貴的公共資源。它以此之利,把自己製作的節目傳遍香港,取悅群眾,從而賺大錢。TVB和觀眾不過各取所需,觀眾在道義上是沒有虧欠這間商業機構的。

相反,現代社會相信,傳媒事業有非一般的企業責任。作為香港傳媒的龍頭,資源充沛,對公眾有巨大影響力,市民當然有理由要求它履行一定社會責任,實踐有益於演藝界健康發展的文化抱負,不是單純的賺錢賺錢賺錢。例如七十年代,《香港小姐》便有香港形象大使的使命,講求智慧與美貌並重。當時的電視製作,亦頗具國際視野,以外國同業為假想敵,經常派代表到海外,不時在世界各地的同業競賽中獲奬,更不用說曾培養多少對本地演藝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但這十幾年呢,為甚麼會越做越縮?曾幾何時深得人心、影響力遍及亞洲的一間電視台,持續江河日下,被人唾棄,問題究竟在觀眾,抑或電視台大股東及管理層身上?要講良心,請問誰最無良心,最對不起香港人?

最近TVB又裁員了,不少老臣子遭殃,他們都花掉不止一個十年在電視台的工作上,到頭來因管理層無能、公司業績欠佳而被「業務重整」整走。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數年前還有錢賺時,都曾經把兒童節目部連根拔起。至於對員工有幾刻薄,對製作有幾馬虎,只要看多幾個無線藝人專訪便領略到。或許有些人說,企業最重要的是向股東負責 [註一]。但有留意新聞者的感受是:有人玩財技令到公司需撇賬五億元,而部分代價卻由打工仔承擔。咁樣公平咩?

註一:在黎耀祥先生口中,很多踩低TVB的人自覺是知識分子,但其實知識分子有很多種。香港有一些經濟學者,喜歡搬佛利民出來做擋箭牌,幫TVB這類無良企業的所謂商業行為護航。這些知識分子不會檢視「賺到盡」的營商理念對香港人的實際生活造成多大扭曲和傷害。他們以經濟/市場效率掛帥,但所謂有效率又如何?到頭來看看佛利民口中的自由市場模範——香港,貧富懸殊有多嚴重,大企業又如何竭澤而漁、肥上瘦下,經濟結構和制度又如何劫貧濟富,我們還要感謝這些商家對香港的「貢獻」嗎?

一個香港的電視觀眾

版權: 

黃之鋒’sXR成IT界震撼彈

$
0
0
內容: 

12月19日,黃之鋒一篇fb貼文講述被捕後iPhone被沒收,繼而被入侵。使兩段來自Whatsapp同Telegram的對話成為提堂證據,引發大家懷疑黑警是否有能力入侵iPhone的恐慌。

FBI都唔得但係黑警做到?!

iPhone用家經常會令FBI問Tim Cook(蘋果電腦總裁)攞iPhone back door的報導黎講。不過大家真係唔好太將Apple神話化,世界上其實真係無永遠破唔到的密碼,電腦學科學的加密系統從來都係時間同復雜性競賽,複雜性越大,需時越耐,成本越高。

打個比喻,如果破解iPhone系統需要3年,咁目標就係3年內退役大部份的iPhone,咁FBI就破解到都無乜大作用,因為大部份iPhone都已經退役。而當日呢篇報導係2016年的,當年最後一代的iPhone6S都唔俾update新iOS 12甚至13,有破解報導其實係遲早的事。

iOS update的重要性

所以每次系統更新,真係唔需要考慮太多要盡快做。你表面上用電話可能完全無分別,但背後工程人員一直填補保安漏洞,以延長iPhone免被入侵的安全性期。今時今日打內戰,呢啲自我保護真係唔應該懶。

其他電話保安有無做足?

根據之鋒的講法,係無透露密碼的情況下都資訊洩漏,咁黑警當然係「入侵」咗之鋒部XR。但要洩漏資訊,其實唔一定要靠入侵,電話防護做得唔足,一樣會睇晒你啲message。

SIM Lock有無開?

最簡單的方式當然係將之鋒電話的sim card搬去第二部白機度,咁電話的內容咪可以由Cloud度download返晒落黎。所以需要開SIM Lock,防止sim card搬去第二部白機度開機。

iPhone開SIM Lock的辦法好簡單,先查返你用緊的電訊商的default SIM PIN係乜野,再跟以下的步驟做就ok,Android 的做法大同小異,自己上網搵下就一定搵到。

有無set 2-step authentication?

假設咁唔好彩無set SIM Lock,俾人開到張卡,去到whatsapp同telegram就真係可以直接睇晒,所以無論whatsapp同telegram都需要啟動2-step authentication黎保護。

Whatsapp的做法好簡單,跟住下面條片做就ok。whatsapp簡中會問你2-step authentication的密碼,唔好做失魂魚唔記得呀。

Telegram 就跟下面條片做,每當係一部新device 用telegram ,就會同樣問返你密碼。

機密野就緊係要用Secret Chat

其實無論Whatsapp定Telegram都已經行緊end-to-end encryptions ,即係如果洩漏訊息,只有兩個原因:一係你部電話被人hack,一係你的通話對像俾人hack。

係傾重要訊息的時候,真係唔好輕易信人,用Telegram的Secret Chat,所有message睇完即消,保護自己同手足。

萬一真係出左事咁點算?

iPhone有一個叫Lost Mode,上iCloud.com login返Apple ID就玩度,直接wipe the device就係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因為Lost Mode唔係靠SIM Card,只要部iPhone開左機,發現到任何網絡就會自己啟動。就算變證物都得物無所用。

Android機其實有類似的功能,請細心睇下面網頁的介紹。

會唔會係老妨?!

多謝社記Jaco提醒,咁樣毁滅證據可能妨礙司法公正。

「我唔知、我唔理」,方法就教左大家,點樣做大家就自己衡量。

版權: 

通識導賞:「黑記!你以為你真係有第四權呀?」

$
0
0
內容: 

未看過這段片的朋友,值得花一分鐘,看清楚蒙面武裝分子真面目

(1) 蒙面武裝分子帶走一個年輕人,記者在旁企定定拍攝,無緣無故被兇。
(2) 商場光猛,蒙面武裝分子開閃光電筒阻記者拍攝,他們總是害怕自己的行為見不得光。當然,這些慣見了,但千祈唔好慣。
(3) 臨走散水前,蒙面武裝分子依依不捨,回頭不停辱罵記者「黑記!」「黑記!」「有記者證又點?」「你以為你真係有第四權呀」。語氣挑釁、忿恨。

請注意,這場景特別之處,在四周非常平靜,沒有混亂,無人叫囂,不是「電光火石」,蒙面武裝人員仍然不能控制自己把口,內心忿恨快要爆;可以想像,若氣氛緊張時,這幫人變成失控怪獸,很正常。

為什麼蒙面武裝分子面對記者如此憤怒?正正就是「第四權」。

所謂傳媒是「第四權」之說,源自百多年前歐美政壇,現代國家幅員廣闊,那時國會議事,沒有新聞台直播,因為沒有電視,連電台都沒有;庶民為口奔波,沒時間沒能力留意自己選出來的政客一舉一動,也沒資源查究他們恂私枉法的行徑,監察政府的角色自然落在記者身上,他們在政圈前後左右老是常出現,成為立法、司法、行政三權之外公認的「第四權」。

監察政府,緊盯高官公僕的一舉一動,正是傳媒作為「第四權」的天職,也是現代民主社會制衡公權力的其中一員。

蒙面武裝分子痛恨傳媒,正正因為傳媒不斷指出這幫人蒙面、沒有記認,公眾無從監督、投訴無門、無法制衡。

蒙面武裝分子痛恨鏡頭,正正因為在公眾的眼睛下,他們的作為無所遁形,自毀光環,家人朋友恥與為伍。

蒙面武裝分子痛恨記者,正正因為記者們記錄了這幫人無法解釋的暴行,揭穿了他們不願面對獨立調查的根本原因。

「你以為你真係有第四權呀」一句話,代表了權力的傲慢、對庶民的輕蔑;嘴巴大罵黑記、曱甴、垃圾,口沒遮攔,不可一世;蒙著面,胡椒噴霧隨意射,白色聖誕催淚彈放題送給你。

或許不久的將來,第四權會被打壓,消滅殆盡,但我哋係唔會驚,因為每一位公民,用自己的手機、文字、影像、勇氣、智慧,都在監察失控巨獸。「第四權」猶在奮戰,「第五權」早已冒起,你以為你真係冇王管?

*** *** ***

相關文章:
騙天地、騙眾生、騙自己
TVB直插谷底,大公文匯敬陪末席:傳媒公信力啟示

版權: 

政府輿論戰兩款陰招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特區政府回應《華盛頓郵報》的調查報道,堪稱一個笑話;加上其他輿論操作,最近有兩款陰招。

第一種陰招,可叫作「不對稱反駁」。

《華盛頓郵報》的調查報道,屬於多媒體大製作,題為〈香港警察鎮壓示威 反覆違反指引而不需承擔後果〉,綜合了65段疑似警暴影片,給世界各地警政專家評價,結論認為七成片段警察行為有問題,違反指引與國際標準。文章內容影畫文字並茂,並取得香港警方內部指引印證對比,逐字逐句列出片段行為如何違反守則,指控具體而實在。

政府如何回應呢?嘿,根本沒有進入話題,沒有具體回應。

聲明說:「我們對這些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深表遺憾。」但聲明根本沒有用事實反駁,寫這一句就叫反駁?

聲明的其他文字:「…只用了最低所需武力」「警方使用的武力符合國際標準…」《華盛頓郵報》正是具體指出,警察用的武力並不必要,不是最低所需,而且違反你們自己訂的指引,但政府回應就此簡單幾句,沒有具體反駁任何案例,只是重申那些已經被《華盛頓郵報》以影像文字推翻了的說辭。

聲明用了很大篇幅,講述示威者如何暴力,所以警察止暴有理;如今問題在,縱使有衝突,警察的處理是否專業,是否符合國際指引與自己製訂的守則?這才是討論焦點,就算示威者使用暴力,警察也不應濫暴,使用不對等暴力;不能說示威者用武,警察就可以為所欲為,置守則於不顧。

人家具體指控,你空泛回應,沒有進入話題;人家案例逐個數,你同人講衝突前因,根本虛應故事。這就叫「不對稱反駁」。

政府這個聲明,沒有實質內容,代表了無言以對,無力反駁,不敢具體討論;出一個聲明,只為了轉移視線,誤導公眾,令人以為有一個回應就等同已經回應。這種「不對稱回應」的陰招,貌似回應,普通讀者沒有時間深究,更沒有時間閱讀《華盛頓郵報》原文原來如此具體,會以為政府已經反駁;政府的文宣就算虛弱無力,自命中立一族聽聞以後,或會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政府虛晃一招就擺出了「澄清」的騙局。

第二種陰招,製造「官話必真」的假象。

警察公共關係科拍片,指控主流傳媒傳播未經證實消息,例如大埔有人持搶一事,傳媒訪問了一位匿名目擊者講述他目睹警察持槍後抹指模,警方謂目擊者所講,傳媒未經查證,應查詢警方。

一個目擊者之言,是否可信,傳媒應否立刻廣傳,值得討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誤解、眼花看錯也有可能,傳媒要尋真,不能憑片言隻語就信以為真,但有時真相未必即時到手,無奈之中只能暫時綜合各方講法,希望了解各種可能。

然而,對待政府說話,也應用同一標準,不要搬龍門,因為政府與警方雖然掌握很多權威資料,但有十萬種自身既得利益理由,說話不盡不實;傳媒與公眾,不要墮入「官話必真」(official-fact as fact) 的圈套。

傳媒查證的慣常規律,往往去到政府官員一方就停止,好多人理想當然地認為「官話必真」,查證政府,攞 ‘reaction’,就是「查證」過程的最後一步。政府回應了,就有「答案」了,查核完畢,寫稿,收工。

往日,政府與警方未必講假話,但講廢話,避重就輕;今天,狼來了的故事,每天在警謊記者會上演,警方高層為了護短,又或不敢得罪前線,又或恐怕承認錯誤令獨立調查的呼聲更響亮,於是左閃右避,狡言詭辯;縱使濫權枉法明目張膽,警察自己未查證,都會說警暴性侵無發生,暴行於影片清晰可見卻視若無睹,這些警謊,很多染紅傳媒都會照單全收,不再追問,成為每天的新聞。

大眾還要警惕那位警察發言人,官仔骨骨,貌似權威,高層精心挑選了一位TVB前記者擔當重任;加上制服誘惑,好像很有公信力,也是每個人要小心的圈套。

*** *** ***

相關文章:
自以為公關天才
通識導賞:「黑記!你以為你真係有第四權呀?」
騙天地、騙眾生、騙自己

版權: 
Viewing all 19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