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likes 用。(受訪者供圖)
* * *
弁言
筆者曾訪問培正中學學生會的畢業生,其中一位受訪者王靖琳(Melody)立志當記者而入讀中大「張佬」,乃後進入《立場新聞》當實習生。不意剛入行便受大時代洗禮,成為「立場妹妹」之一見證反送中運動。甫學游水便浮浪滄海,千帆過盡,回首有何感觸?
* * *
問:培正學生會嘅經驗對你有咩影響?
Melody:我喺訪問講過自己係學校嘅 head prefect,係嗰啲好守規矩,strict to the rules 嘅學生。後來我入左學生會先明白,當規矩本身有問題,唔可以盲目支持體制,你要嘗試去改。唔單止議題,仲有行為同動機,方方面面都會受到 challenge,同老師拗完一輪又一輪,你會對議題增加敏感度。
* * *
問:點解想成為記者?
Melody:因為細個睇有線新聞,已經覺得記者「做扒」好型,好有說服力。大個左亦覺得記者嘅工作最多元唔會悶。我好怕坐喺辦公室工作,唔能夠同人接觸。
* * *
問:第一次訪問你仲喺中大讀書,後來喺抗爭現場見到你,先知你加入左《立場新聞》。
Melody:去年三月我收到消息,《立場》準備為十一月區議會選舉做專題分析,想請實習生入去幫手。
當時我由大二升大三,本來仲未駛做 intern,又喜歡做深度報道同 soft issues。自己本身幾驚政治議題,覺得冇咩「慧根」領悟,但又想挑戰自己,就諗不如試吓。
嗰時《立場》都幾困難,只有十幾人,見完工就問我「你幾時可以返工?」五月起我就加入《立場新聞》。
![]()
* * *
問:所以你誤打誤撞,一入《立場》就正中反送中運動爆發。
Melody:我先去訪問素人街站,第一次落場係 6.9;第一次見證衝突係 6.12。
問:依場運動嘅級數遠超過去香港人想像,差唔多等同戰場。你點適應同面對?
Melody:老實講喺大學兩年只係學左基本採訪技巧,最初係跑 daily 為主,去立法會或者講座。
6.9 我跟完遊行後負責「守龍尾」,大約夜晚十一點先到政總。6.12 我朝早七點已經喺夏愨道,估唔到要做到凌晨兩點。
![]()
當日我冇任何裝備企喺夏愨道,只有一部手機同著住反光衣。老細打電話問我喺邊,我話喺警察防線前面,形勢好緊張。佢叫我小心啲,但冇叫我走(笑),剩係叫我搵同事阿果(深度專題記者)攞頭盔。
但我未搵到阿果,衝突已經開波。一個 full gear 嘅攝記話「阿妹你咁樣唔得」,我唯有執地上嘅頭盔同口罩,用保鮮紙包住雙眼(圖 2)。
當時嘅印象的確好深刻。我攞住手機好求其影低警察開催淚彈(圖 3),公司立即發布左張相。我心諗「乜原來咁容易嘅?」
![]()
* * *
問:幾時第一次做 live?
Melody:6.13 我本來喺立法會做緊訪問,當時有唔少人留守,亦有好多防暴警。同事阿果叫我做 live,我從來冇諗過,完全唔知點做。
因為我係路痴,第一次做 live 嗡唔出地名,連中信橋都唔識,話自己喺「夏愨花園上面一條橋」,好似患上語言障礙。
過去做記者係要搵人傾偈,但一攞住部機,大家都會避開我,依一點好尷尬,要學識點應對市民、示威者同防暴警。另一大轉變就係放膽左講嘢,不過一定要做好功課先可以講。
但係第一次冇人教我,阿果只係畀左一句 instruction:「可唔可舉高啲?」我知我矮。。。
* * *
問:喺前線有咩採訪經歷最深刻?
Melody:6.30 藍絲集會唔係好危險(cutt.ly/bywHrPi)。佢地係咁指住我鬧,話我係「慰安婦」係「雞」,後來就向我扔泥同吐口水。
跟住有位攝記同我講會出聲明,問我喺邊度工作。記協出左聲明後,同事 Simon(LGBT 專題記者)立即打畀我:「點解唔話畀公司知?」但我覺得記者俾人鬧好平常,冇諗過要報番公司。
後來同事陪我一齊報警,落左兩次口供,有片有樣,但警方話查唔到。
最感觸嘅事其實喺 9.2。因為 831 太子站事件,繼續有市民喺旺角警署附近鬧防暴警,本來警察守喺警署門外,有操普通話嘅人指罵群眾,雙方衝突。防暴警突然衝出嚟,無喇喇捉左個企得好後,咩都冇做過嘅女仔。
男警好粗暴壓低個女仔趴落地下。佢只係著住白色 T-Shirt 同短褲,除此之外咩都冇。個女仔想喊自己叫咩名,個男警即刻揞住佢個口。
當時我覺得好嬲,冇必要咁做,點解連喊自己個名嘅權利都冇?
當權力去到極致,就可以做乜都得。警察嘅心態唔單止要制服你,仲要控制你連聲都出唔到。我受到好大衝擊。
即使七八月已經見過好多流血場面,但我從未試過咁近見到咁無助嘅情況,所以我第一次問被捕者叫咩名。
* * *
問:喺《立場》半年你最肯定自己邊次訪問?
Melody:8.13 有醫護喺聯合醫院靜坐(cutt.ly/jyeQ2IY),一位老醫生(陳志偉)眼泛淚光。佢話自己同林鄭差唔多年紀,但點解對香港嘅愛咁唔一樣。佢冇用責怪嘅方式,而係作為同齡層而感觸。佢愈講愈唏噓,講講吓就喊。
後來陳醫生要返去工作,佢企喺身語帶哽咽,勉勵大家要繼續堅守崗位,所有醫護都向佢鼓掌。
* * *
問:第一次上 A1 有咩感受?
Melody:12.28 當晚我突然見到自己個樣喺 TG group 出現,我好肯定依個角度只有防暴警影到,而且我影相時咁啱影住佢影相(cutt.ly/1ytIpHo,cutt.ly/uyhg7jQ,cutt.ly/MytIfwt)。後來有記者朋友特登企喺防暴警嘅位置再影張相,真係出自同一角度。
當時我立即 Cap 哂圖,本來打算再等一陣,放長線釣大魚。但同事立即問我咩事,我冇諗過公司會即刻出新聞。
所以我直接追問影相嘅警察:「阿 Sir 點解你影我地擺上 group?係咪擺錯 group 呀?」跟住張相即刻刪左。件事聽日就上左《蘋果日報》頭條。
其實我覺得件事未至可以上 A1,我想大家查到更多先出報道。我朋友買左個份《蘋果》當禮物,係咁笑我。
* * *
問:你喺依場運動遇到好多唔同立場嘅人,你對佢地有咩感受?
Melody:世上一定有唔同意見,接納唔同意見係必須有嘅責任。
無分藍絲黃絲,我只想講唔好落井下石,佢地有啲言論好 hurt。我覺得人性無分顏色,只分有定冇,無論每個黨派都有啲人因為政見而拋去人性,唔好因為政見蓋過對人嘅同理心。
我有親戚全家當差,關係本來好 close。我喺親人嘅 whatsapp group 從來唔講政治。初入立場後我將自己第一篇訪問放上群組,題材係反送中嘅素人街站,補上一句「無論點都好 6.9 維園見」。
結果我受圍攻,親戚係咁鬧「作嘢」、「仆街垃圾大學生」、「邊度犯法送返邊度有咩問題」、「唔知點解要生你地依代出嚟」,我突然覺得佢地好陌生。
運動爆發後,本來大家講好左避談政治,但親戚喺 FB 公開我個名,特登貼一篇話香港警察好克制嘅外國新聞。「依啲先係真正嘅無冕天使」,鬧我喺《立場》工作冇良心,唔配做一個記者。我再冇同佢地聯絡。
* * *
問:對於抗爭者你又有咩睇法?
Melody:未做記者前我係「和理非非」,而家我嘅理解闊左,可以用同樣手法以牙還牙。但淋油燒男人一事,我始終接受唔到。就算有言語或行動上嘅衝突,都冇須要過火地報復致人於死地。
不過當所謂「藍」、「紅」、執法者同掌權者,做咩都唔會受任何制裁,咁就唔同講法。
* * *
問:家人點睇你嘅志業?
Melody:因為我係獨生女,爸爸媽媽都好緊張好保護我。運動期間媽媽喊左兩次,佢勸我一係叫公司唔好派我去前線;一係就唔好做記者。
我同媽媽講番佢嘅經歷。媽媽後生時讀完酒店管理,想去外頭發展,但婆婆唔俾。唔能夠學以致用,媽媽一生都好後悔。
我 DSE Best 5 加埋有 30 幾分,有好多選擇,但我都選擇左讀新聞系。我同媽媽講自己好想做記者,依家有咁好嘅機會淺嘗,唔可以放棄。爸爸勸埋一份,唔好令我擔心工作之餘又擔心父母感受,媽媽終於答應盡力支持我。
有一晚同朋友喺旺角食飯,附近突然出事,我冇帶 gaer 就立即做 live。爸爸好嬲,親自拎頭盔豬嘴過嚟搵我。你知而家警察搜到頭盔豬嘴就拉得,我好驚爸爸被拉,立即停左直播搵爸爸。
我勸爸爸快啲走,爸爸答我「既然你唔聽我講,唔顧自己安全,你都唔駛旨意我聽你講。」
媽媽就崩潰咁話:「你要做你想做嘅嘢。但我都唔想冇左個老公,如果爸爸出左事咁點算!」所以我喊住陪爸爸一齊返屋企。
* * *
問:對於成場運動有咩感受?
Melody:本來我以為香港人得三分鐘熱度,估唔到維持左咁耐。
我地都知政府唔係民選,唔駛對市民負責,唔會點回應運動訴求。我工作左一段時間都感到小小麻木,即使報道左咁多唔合理嘅事,但政府企硬唔去理,好快就俾其他事冚過,究竟做記者係咪真係有用?
依場運動唔單止抗爭者要諗點樣行落去,記者都要思考點樣可以做得更多。
我本來想做深度議題,但喺運動被派到前線居多。有時想寫更深入嘅報道,但做完 live 真係好攰,已經冇心機思考同寫文,所以我嘅理想可謂達成一半。
* * *
問:點解會去美國 exchange?將來有冇打算繼續喺《立場》工作?
Melody:因為 USC(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新聞學院可謂美國三甲之列。運動未爆發前我已經報讀,過去我學嘅係中文新聞,想見識外媒點樣運作。
《立場》係一個好細好兄弟邦嘅網媒,完全冇科層分工,好處係畀左我好大自由度,冇體制同限制。
有一件事我印象好深刻。8.10 浸大校長錢大康同學生對話(cutt.ly/gytYqGO),佢一度想走,學生包圍佢,我已經準備好跟住佢地。
隔離係香港電台既朋友,我催佢要走,仲想幫佢搬嘢,佢係咁耍手擰頭,不斷向上頭打電話,向上頭解釋點解搬機,要先得到上頭批准。當時我就諗「好彩我做《立場》啫」。
《立場》嘅同事有乜甩漏,我都好直接講「咁樣唔得喎」。佢地唔會介意你係新仔,都肯聽同接納。我喺《立場》從來冇「佢係我老細喎講唔講好呢,駛唔駛揹鑊呢」依啲壓力。
但我始終要面對大媒嘅體制,將來我想嘗試其他媒體,接觸唔同範疇,比如電視新聞。而家我仲係《立場》做 freelance,去到六月我可能會轉到《蘋果日報》實習。
* * *
問:你點識到男朋友?
Angus(Melody 男友):我係城大城市廣播記者。11.17 有班人去城大清理堵路嘅磚頭。我啱啱喺宿舍瞓醒,當時連頭都未梳,著住沙灘褲同踢拖衝落去。
Melody:佢地一邊鬧我地「黑記」,一邊質問我地有冇記者證。我衝上前畀佢睇我張記者證,話我係《立場新聞》記者。Angus 咁啱係我隔籬,我跟住就轉頭話「依個係城市廣播記者,邊個冇記者證呀?」
佢一面呆滯,咩反應都冇。我仲心諗「點解啲記者咁蛇 gwe,一啲都唔搏。」
Angus:因為我啱啱瞓醒。。。
問:(驚)咁就撻著架喇?
Melody:後來天氣開始凍,依個人無喇喇畀暖包我。。。
Angus:其實係我追佢嘅。佢問我係咪中央暖爐,袋定啲暖包周圍畀女行家。我剩係畀佢咋。。。
Melody:12.22 愛丁堡廣場聲援維吾爾人集會,我掉低 gear 搵參加者做訪問,點知突然有人搶國旗,好快就有警察掹槍。
Angus:我見佢跑到好前,頭盔又冇,豬嘴又冇。我嬲嬲地遞頭盔同豬嘴畀佢,我地係防暴警前拗左好耐佢都唔肯要。
問:你得一副頭盔同豬嘴,係唔係?
Angus:我識走位,佢永遠唔識走位。警察掹槍時佢夾左喺兩班防暴警中間,差啲跌低。您認唔認?
Melody:呵。*
(筆者按:為免訪問走偏,已刪節大量互相指責。)
Angus:我係咁同您講「你先戴豬嘴,你唔戴我唔畀您過去。」
Melody:你黐線架,懶型。現場有另一個記者都冇頭盔,睇住我地鬧交,將個頭盔傳嚟傳去。「你地唔要,不如個頭盔畀我喇?」但我地完全冇理佢。*
(筆者按:電燈膽必須死。)
Angus:警察一度舉黑旗,佢只係戴左陣又畀番我,我真係好嬲。
Melody:我做咩都好,都唔可以為左自己連累其他人受傷。
Angus:因為佢身材比較「嬌小」。。。
Melody:我會俾人遮住,所以咪要行前啲!
Angus:佢成日衝到好前。話咩唔想令人擔心,其實好少顧慮自己安全。
Melody:哈邊個跌哂啲嘢要人幫佢執番?搞笑。*
(筆者按:唉不會再筆錄下去。。。)
* * *
問:連登等網民對「立場姐姐」、「立場妹妹」等女記者嘅相貌身材評頭品足,你有咩回應?
Melody:好尷尬。可能因為冇大台,同埋示威者都要蒙面,所以將焦點轉投到記者身上。
外國已經出現個人化嘅傳媒人,吸引到特定公眾,令人更加想了解社會。但佢地吸引人嘅原因唔係外貌而係才能。
有啲 comments 令我骨痺,比如話我「好得意」等等,塑造我係一個弱者,好似我係靠可愛吸引讀者。記者嘅外貌唔應該係焦點,希望大家睇新聞而唔係睇記者。
Angus:其實佢充滿記者嘅熱誠同求知欲,我好欣賞佢。
* * *
* * *
* * *
後記:
完成這篇訪問比想像中難得多,尤其是寫到 Melody 與 Angus 相識的故事,重聽他們對答已經患上糖尿。
撰寫訪問期間,筆者不時關上錄音,離開書桌徘徊細思。謹向這對年輕人送上祝福,把握青春,珍惜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