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媒體
Viewing all 19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反擊中共大外宣 Twitter加黨官媒標籤 限官媒流量 掃除中共假新聞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當Google針對中共「大外宣」刪除2500個中共有關Youtube頻道後,Twitter就「標籤」了一堆與中共有關的帳號,涵蓋中共外交官、駐各地大使、官方機構及其發言人,甚至包括黨媒、總編緝及高級記者,令網民一眼看清哪些帳號是官方喉舌。

Twitter表示,今次亦限制官媒貼文的傳播,減少在搜尋結果或時態更新中出現相關內容,以免用戶受到這些國家的宣傳機器影響。雖然今次新措施是針對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但實質上明顯地是衝着「假新聞大國」中共及俄國而來。

而這次的「中共標籤」並非Twitter首次針對中共大外宣的措施:反送中期間中共花費數以億元發動大外宣抹黑香港抗爭,Twitter去年8月經已封鎖20萬散播「反送中」假新聞帳號。然而,美國國會議員依然質疑Twitter在「打假」方面做得不足,尤其是在武漢肺炎、BLM運動等事件涉嫌淪為中共「洗白平台」,當中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一句「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更是西方網民及政界震怒。

早於今年3月,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首席議員Michael McCaul主動聯絡三大平台Twitter、Facebook、YouTube,批評中共官員及官媒濫用平台散播假消息,並質疑Twitter在「政治文宣與官媒會否被標記」、「中共官員與官媒能否驗證帳號」、「平台有否Factcheck政策」、「會否將中共政治文宣及假消息會否被移除」四方面不達標,逼令Twitter改革。

隨着大選臨近,為免中俄聯手干預選情,三大平台掃除「假新聞」行動只會有增無減。日後中共在殭屍粉、五毛、小粉紅的同溫層以外,希望透過「大外宣」重塑自己國際形象的如意算盤,只會越來越不切實際。

版權: 

周梓樂逝世9個月 警票控16名「身穿反光衣但非採訪的人」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8月8日)為科大生周梓樂逝世9個月,有市民於尚德邨十字路口祭壇擺放燭光及鮮花悼念。警方再次派出大批警員,並突然拉起封鎖線包圍記者,整晚以違反「限聚令」為由票控16人,其中7人未滿16歲,指他們「身穿反光衣但並非進行採訪工作或受僱於傳媒機構。」

逾60名軍裝警察在傍晚6時已在尚德停車場一帶巡邏及駐守,要求沒有記者證的人士離開。警方在晚上近七時突然拉起封鎖線,逐一檢查記者證件及現場市民,要求「傳統媒體」與網媒記者分開檢查。獲放行的《澤禮時報》記者向獨媒表示,自己10多分鐘內已被警方搜查3次。

Untitled

半小時後,警方再突然拉起封鎖線,搜查全場記者,並兩度票控一名在場呼叫口號的男子違反「限聚令」。有警員持咪要求沒有記者證的人士離開,又向他們稱「係呀,依家好多假記者㗎我話俾你聽,陣間入去睇(記者證)啦。」

116435077_3194348810602135_6370053147853000445_o

警方表示昨晚七時許,「多名身穿反光背心的人於將軍澳尚德邨外聚集」,截停40多人後票控16名「並非進行傳媒採訪工作,或受僱於傳媒機構,但穿著反光衣的人」,16人中有7人為16歲以下未成年人士,年紀最少者為12歲。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警入壹傳媒大樓搜查 拒讓立場、獨媒記者採訪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今早拘捕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等共7人,指涉嫌干犯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及串謀欺詐等罪。警方早上到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壹傳媒大樓調查,超過200名警員高調進入大樓內,律師文浩正在約十一時到場和進入大樓。

警方稱,行動是根據法庭手令,以偵查危害國家安全罪行,又稱已向大廈內的職員展示及解釋法庭手令內容。獨媒和立場新聞記者欲到大樓正門外採訪,但遭警方拒絕並指位置有限,有傳媒聯絡隊成員稱,「我哋會俾本地知名嘅大台,以往唔會影響、阻礙警方工作先比入。我哋會根據指揮官指示先會俾入。」

港台稱採訪被拒 FB出文警即轉軚

《香港電台》於Facebook發帖文指被拒進入採訪區後,傳媒聯絡隊突然准許攝影師及記者內進。在場記者隨即追問傳媒聯絡「即係港台入得,咁其他呢?」,惟警方卻沒有任何回應。

IMG_2737

李桂華:已初步審視不可搜查範圍 包括記者座位及編採部

壹傳媒早上對員工發告示,指「鑒於將軍澳辦公室有突發狀況,同事暫時不要上班,而在途中的同事請即時折返,穿梭巴士將因應要求暫停來回將軍澳廠房至調景嶺的服務;已上班的同事請留在座位上工作,等候下一步指示」。

今次被捕的7人包括黎智英兩名兒子黎見恩及黎耀恩、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黃偉強及吳達光。

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在壹傳媒大樓外見記者,他指是次搜查新聞機構,或涉及新聞資料,已初步審視哪些範圍不可搜查,包括記者座位及編採部,再分配工作讓同事處理。他指搜查令現於大樓內,形容搜查過程順利,希望盡早完成。

版權: 

記協主席楊健興:警搜壹傳媒踐踏新聞自由 與第三世界無異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和多名高層今早被拘捕,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及其他刑事罪名,警方隨即搜查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壹傳媒大樓。記協主席楊健興中午到場了解,他對搜查行動表示震驚,形容為「恐怖」,相信不少記者入行多年都從未見過類似場面,情況和第三世界無異,令人感到可悲,呼籲警方盡快停止行動。

今次是《港區國安法》立法後,警方首次以相關法例搜查新聞媒體。楊健興指出,當局隨意界定影響國家安全的定義,將會嚴重影響所有媒體的運作。

無標題

多間傳媒被拒採訪 楊斥警篩選

警方拒絕《立場新聞》、《獨媒》等多間媒體到大樓正門採訪,稱場地位置有限,只准過往不阻礙警方工作的媒體到正門採訪。

楊健興在中午約12時到場,向現場的傳媒聯絡隊成員了解。他認為警方的措施顯然是篩選,相信只要警方願意,絕對能夠安排更多傳媒作採訪。

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今早曾稱,不會搜查大樓內的新聞材料,但在《蘋果日報》直播片段中,可見警員翻閱記者桌上的物品。楊健興批評,警方的做法嚴重踐踏新聞及採訪自由,令記者感受到白色恐怖,質疑新聞材料是否可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楊健興要求李桂華立即交代,「入去已經好有問題,仲隨意翻看,明顯唔尊重。」

多個傳媒工會及組織:關注警方拘捕傳媒創辦人及管理層,並對大規模搜查傳媒大樓表示震驚

$
0
0
內容: 

警方今晨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人,先後到其寓所及壹傳媒大樓蒐證,多個傳媒機構及團體對此表示震驚,要求警方盡快交代大規模搜查傳媒機構的目的以及法律理據。

逾百名警務人員今早到壹傳媒大樓搜查,更設立封鎖線,所有人士出入均需要被搜查隨身物品等,期間警務人員亦搜查記者座位內的個人物品。我們必須指出,警方的行動侵犯記者私隱以及漠視搜查新聞材料的機制。

傳媒作為第四權,肩負報道社會真相、揭露濫權和不公義等的責任,保護消息來源對傳媒十分重要,警方肆意搜查新聞材料,將引起寒蟬效應,令知情人士不敢向傳媒揭露黑幕,削弱傳媒的監察功用,嚴重踐踏新聞自由。警方搜查傳媒機構必須有凌駕性的公眾利益需要,我們要求警方盡快交代是次大規模搜查之目的及法律理據,否則應立即停止搜查。

此外,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簡介案件期間,部份媒體一度被警方拒絕進入採訪區,警察公共關係科回應在場記者的查詢時指,由於現場並不寬敞,只能容納少量傳媒進內,故揀選一些本地、規模較大、過往警方行動中沒對警方帶來阻礙和威脅的傳媒入內。我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指出警察公共關係科的做法與篩選傳媒無異,嚴重踐踏新聞自由。

香港記者協會
香港攝影記者協會
獨立評論人協會
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
眾新聞工會
明報職工協會
壹傳媒工會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
2020年8月10日

版權: 

壹傳媒工會聲明:對警方威嚇傳媒、嚴重侵犯新聞自由的行為予以最強烈的譴責

$
0
0
內容: 

警方今晨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其兩名兒子,以及多位壹傳媒高層,有約200警員在早上10時到將軍澳工業邨壹傳媒大樓搜查。壹傳媒工會對警方威嚇傳媒、嚴重侵犯新聞自由的行為予以最強烈的譴責。

大批警員進入壹傳媒大樓後,部份警員在警方仍未向《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及律師出示搜查令前,已經擅自搜查《蘋果》記者桌上的文件和新聞材料,即使記者要求立即停止,但警員仍置若罔聞。

《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其後表示,警方搜查令列明不包括任何編採新聞材料,壹工會強烈譴責警方擅自觸碰及查閱新聞材料,此舉破壞傳媒對資料來源保密原則,嚴重侵犯新聞自由。

對於警方國安處警司李桂華聲稱警員是進行「初步審查」,以分辨需要避開的新聞材料,壹工會認為講法極不合理。《蘋果》辦公室內的每個部門都有清楚標示,警員絕對知道搜查的範圍屬於編採部門,由此已有足夠理由相信範圍內文件屬新聞資料,繼續翻閱實屬濫權行為。

警方在搜查期間,亦一度要求在大樓內採訪的記者停止拍攝,並不斷擴大封鎖線至新聞編採部門,阻撓記者正常工作。壹工會譴責警方的做法,強調報館遭搜查涉及重大公眾利益,記者在場採訪是理當所然;阻撓新聞機構運作更是嚴重侵犯新聞自由。

執法人員搜報館屬香港歷史上極為罕有和嚴重的事件。壹工會認為,事件帶來影響是災難性,警方動用大量警力搜報館,阻礙傳媒機構正常運作,真正目的是要滋擾及威嚇傳媒。

歷史會記下這一天發生的事,香港的新聞自由處於岌岌可危的時候;但壹工會重申,壹傳媒上下的新聞工作者會繼續謹守崗位至最後一刻。

壹傳媒工會
2020年8月10日

版權: 

民主派聯合聲明:強烈譴責警方公然審查及侮辱傳媒,要求交代是否成為新規矩

$
0
0
內容: 

警方針對壹傳媒採取大規模行動,以涉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安等罪,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其兒子及壹傳媒管理層,共至少七人,並派出數以百計警員搜查壹傳媒總部,據報警方一度拒絕出示搜查令及妨礙被捕人士的代表律師行使合法權利,做法橫蠻。

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強烈譴責此極其不合比例及踐踏新聞自由的粗暴行徑,是假借國家安全之名,圖震懾第四權,容不下傳媒自由與多元聲音。特區政府繼押後立法會選舉,再一次以威權壓倒文明,民主派緊急促請當權局者懸崖勒馬,否則只會引來更多反彈。

此外,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在壹傳媒大樓外見記者時,警方只批准一部分記者採訪。警方說明,傳媒可採訪與否須「視乎本地知名度、規模比較大,以及在過往警方行動中沒有造成阻礙」。警方此舉極之荒謬,公然審查及侮辱傳媒,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強烈譴責,並要求警方清楚交代此舉是否成為新規矩。

立法會議員
涂謹申 梁耀忠 李國麟 毛孟靜 胡志偉 莫乃光
陳志全 梁繼昌 郭家麒 郭榮鏗 張超雄 黃碧雲
葉建源 楊岳橋 尹兆堅 朱凱廸 林卓廷 邵家臻
陳淑莊 許智峯 鄺俊宇 譚文豪

版權: 

蘋果與香港人同在

$
0
0
內容: 

創辦人、兩名兒子、社長、行政人員一行七人被捕,標誌著香港新聞踏入極權時代,不屈的香港人無乜多,就是有少少錢,不理性投資,令壹傳媒股價暴升。沒錯,這叫暴力托市,500蚊大陸股唔買、概念呃錢股唔買,就係鍾意買黎智英的股份,你吹得我地脹?面對港共的極權壓迫,香港人沒有選票就以股票作公投。

與我們走過25年

報紙由黑白變彩色,始於《蘋果日報》加入市場,改變了報業生態。《壹週刊》不按本子辦事的廣告,90年代深入香港人民心。自己能夠加入傳媒行業,也是很偶然的機會,也多得壹傳媒的加持。四份一世紀前,《壹本便利》每週都會出足球徵文專題,當年投稿,題目是《我心目中最有料的領隊》。有幸在一千封投稿中,以阿仙奴領隊佐治格拉咸為寫作題材,被當年的編輯鄒孝華選中刊登,並且得到500元的稿費,還記當年的《蘋果日報》,是在荔枝角工業區。

自回歸後,《蘋果日報》如何被打壓,不用再多說,今天可以一班軍警闖入傳媒機構,是徹底向自由世界宣戰,一切也不可以回頭。跋扈不足以形容他們的橫蠻,粗口也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卑下,被制裁的軍警福祿壽,不敢向美帝還擊,只枉法理屈地,向第四權下手,國際社會看在眼裡,這班喪家之犬遲早要奉還。

現在支持壹傳媒,已不是喜惡的問題,而是大是大非的問題。記者可能一篇報道被無理拘捕、可能因為一張相片被拷問,香港的人權狀況,已到退無可退的地步,《蘋果日報》出甚麼題材、新聞已不重要,因為上班的記者行家,是背負生命安全。我們可能曾經很討厭《蘋果日報》的嘩眾取寵,也曾經很不屑文字庸俗,也會取笑編輯部「發雞盲」成日有錯字。當大家回想《蘋果》被黑社會恐嚇、以人鏈傳紙、被全面抵制廣告,仍然堅持25年,就連一些被《蘋果日報》針對與批評的傳媒人,也先國家後私讎,就知這是危急存忘之秋。

明天是白紙、黑紙,大家也會支持《蘋果》,這不只是對言自由的表態,同時是對一批堅守新聞自由的傳媒工作者,最低限度的支持。

我自由與壹仔同在,蘋果一紙再風行!
黎明到來前 是最L黑暗
煲底之約 不見不散

版權: 

港台工會抗議警方窒礙新聞自由

$
0
0
內容: 

今日(8月10日)早上,警方指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涉嫌觸犯國安法,到寓所將其拘捕。過百警員隨即前往壹傳媒大樓,逕自進行搜查,包括翻閱記者的辦公文件,其間拒絕出示手令。更有甚者,警方公然拒絕香港電台、立場新聞及獨立媒體於壹傳媒大樓外採訪,直指「只揀選過往警方行動中沒對警方帶來阻礙和威脅的傳媒」,假國安法之名,行窒礙新聞自由之實,本會對此深感憤怒。

我們抗議:

一、這是公開的行動,傳媒有權採訪。今次警方「擺明車馬」篩選傳媒,實行差別待遇,怎樣符合基本法第27條所訂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敢問警方是否已備有「黑名單」,阻礙個別傳媒執行職務?

二、警方揀選傳媒準則不明,所謂「規模較大」、「為警方帶來威脅」,意思含糊。反之,警方多次在行動中撞開甚至推倒記者,或拍打鏡頭阻礙拍攝,或直接向記者眼睛噴射胡椒噴霧,種種具體威脅,未見處理。及至中午12時,警員終讓本台記者入內,可見以「帶來威脅」作為拒絕個別傳媒採訪之原因,並不充分。

三、根據基本法,任何人須保障新聞自由,因此,警方索取新聞材料時,應先向法庭申請「交出令(production order)」,並知會管有新聞材料一方。壹傳媒代表多次向警方要求出示相關手令不果,令人質疑是次行動是否非法。

我們相信,「多元性」對新聞自由以及公眾知情權至為重要。以公權力過濾新聞機構,乃打壓多元之舉,實際上破壞新聞自由。本會促請警方:

一、交代今早不讓本台進入採訪區的理據;
二、公開「交出令」文件。

本會重申,執法者有責任尊重及保障新聞自由,審慎行使公眾賦予的權力,向市民大眾負責,「過則勿憚改」!否則,公職人員「效忠基本法」、「效忠一國兩制」,從何談起?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
2020-08-10

警拒認篩選傳媒採訪 郭嘉銓反稱已增加透明度:安排比以往少有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今早拘捕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等人,並到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大樓搜查。警察篩選到場的傳媒作採訪,獨媒、立場新聞、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等均未能在大樓正門外採訪。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郭嘉銓晚上見記者時反稱,今早已讓部分記者到較前的地方,即封鎖區內作採訪,以增加警務工作透明度,「以前封鎖區安排一直都係咁,但今日安排到傳媒入封鎖區內採訪,我唔敢話係破天荒,安排至少比以往少有。」

郭嘉銓更自詡,警方已讓多達15間傳媒機構,包括電視、電台和報章到封鎖區內作採訪,稱已屬和現場指揮官協調下,「爭取到的協調安排」。

在記者會開場時,郭嘉銓即大打官腔,自稱警隊十分尊重採訪自由和採訪權利,重申在不影響行動下,會便利傳媒的採訪工作,但要平衡行動和傳媒採訪權利,便要設立封鎖區,並派出傳媒聯絡隊協調記者工作。

郭嘉銓又表示,理解有傳媒對今次安排有意見,將會在聽取媒體的意見後作出優化。他不斷重複,在平衡記者採訪權利、公眾關注和行動考慮,才作出新安排。

無標題

又賴現場充斥假記者

記者質疑郭嘉銓的說法不可信,指今早有傳媒聯絡隊成員明言,只讓有規模和知名度的媒體作採訪,認為在場的媒體均有作政府新聞註冊,「港台,幾間通訊社都唔入得?」郭嘉銓斥,公眾在過去一年對記者的定義非常不清晰,行動現場充斥黃背心人士,即假記者,「仲越嚟越多。」記者打斷其回答,表示「已經聽過,唔係答呢啲」。

郭嘉銓「𤓓咗」後死撐稱正在回答,重複表示正推行新措施,已安排記者進入封鎖線內的範圍作採訪,稱要考慮多項條件如地理環境和不影響運作。他又反問,稱明白有人會質疑為何不能一律進入,「我哋要取個平衡,今日已經有15間!咁樣唔係增加咗警察透明度咩?」

無標題

記者質疑警方帶頭「認證」記者

記者又質疑,官方仍未對記者作認證,警方卻率先帶頭認證。郭嘉銓又稱有假記者,斥有人自行穿上黃背心,做出不專業的行為,如在直播中羞辱其同事,和阻礙警方工作,「有啲仲未成年,12歲,小記者。試下啲新措施,便利你哋。」

在記者多番追問下,郭嘉銓最後更「串爆」,呼籲有不滿和欲進入封鎖區內的記者聯絡自己。

版權: 

針對支持民主傳媒 警方以《港區國安法》之名損新聞自由

$
0
0
內容: 

回應警方今天以《港區國安法》拘捕,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壹傳媒》管理層在內等至少七名人士,並搜查《壹傳媒》大樓,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域辦事處主任Nicholas Bequelin指:

「警方以『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名拘捕黎智英等人,顯示出香港當局企圖以《港區國安法》打擊新聞自由。」

「黎智英及《壹傳媒》今次被針對,顯然是跟其報章批評中國及香港政府有關。單純因傳媒機構、出版商或新聞工作者對政府的批評,或者是他們的政策倡議而懲罰他們,是對表達自由的一種打壓。在任何情況下,也是不合理的。」

「當局以『勾結外國勢力』拘捕黎智英等人,暫時未有提出具體理據,這突顯出《港區國安法》這條空泛的條例如何被利用打壓政治異見者。」

「當局須立即撤銷針對《壹傳媒》及相關人等有關《港區國安法》的控罪,以及停止騷擾、恐嚇身在香港的記者。」

背景
《壹傳媒》及《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周一(8月10日)早上被警方以涉嫌違反 《港區國安法》下「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罪名拘捕。警方同日拘捕四名《壹傳媒》管理層職員和黎智英的兩名兒子。

香港警方表示,他們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第29條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及「串謀欺詐」等罪,又警告不排除將會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亦進入《壹傳媒》大樓搜查,這是警方首次引用《港區國安法》搜查傳媒機構物業,警方下午又搜查黎智英兒子所擁有的一所餐廳。

中央政府及香港政府長期以來指控個別人士及公民社會被「外國勢力」操控,以組織及出席和平示威,收取捐款及批評政府。在《港區國安法》下,任何人參與以上活動都有可能被控以「勾結外國勢力」及其他新設的「罪名」。

此外,有傳媒報導,香港入境部門最近成立一個「國安組」,專責處理「敏感簽証申請」,例如是外國記者及台灣組織簽證。 香港外國記者協會早前發表聲明,指有外國記者申請工作簽證時間較以往長。

根據國際法及標準,自由、獨立、多元的傳媒環境對保障人權的角色舉足輕重,包括確保公眾知情權。

黎智英及多名壹傳媒高層被指涉勾結外國勢力被捕 大批警員搜查壹傳媒大樓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7人,被指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第29條的「勾結外國勢力」及其他刑事罪名為由在住所被捕,眾人早上被送到九龍城警署。大量警方現已進入壹傳媒大樓搜查。

黎智英、其兩名兒子黎見恩及黎耀恩、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行政總監黃偉強及壹傳媒動畫公司總經理吳達光被捕。黎智英涉嫌違反國安法第29條中,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另涉及串謀欺詐及煽動罪。其長子黎見恩涉及串謀欺詐罪,而次子黎耀恩則涉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黎智英涉及的串謀欺詐,涉嫌與壹傳媒在將軍澳工業邨廠房經營獨立公司有關。據指壹傳媒大樓所在將軍澳工業邨用地,不能在沒有科技園同意前不可分租予其他人士。但現時廠房內最少經營14間獨立公司,涉及不同業務,提供「公司秘書」服務,被指涉違地契外或以欺詐方式獲利。

無標題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資料圖片)

警違搜查令 翻閱《蘋果》新聞資料 李桂華稱必須搜查編採部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今日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壹傳媒大樓搜查。律師到場前,有警員拒絕出示搜查令,一直檢視和翻閱記者桌上的新聞資料,直至高級警司介入才停止行動。《蘋果日報》記者形容,此舉剝奪了《蘋果》的法律權益。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則稱,因為被捕人士的辦公室位於採編部門,警方是在「無辦法、必須」的情況之下作出搜查。

警員多次翻閱辦公桌上資料 《蘋果》記者拍攝被阻

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今早會見記者時,曾指已初步審視哪些範圍不可搜查,包括記者座位及編採部,惟據《蘋果》在大樓內的直播,大量警員自早上10時左右,已多次翻閱和檢查編採部辦公桌上的資料。同時,警方不斷擴大封鎖線範圍,圍封編採部內大量辦公桌,令員工無法在座位上工作。

翻閱記者文件

警方和《蘋果》職員一度就採訪問題發生爭執,採訪主任盧先生在自己的辦公位置上用手機拍攝時,被警員以防礙職務為由趕離,並威脅或會作出拘捕。記者指警方不可阻礙編採自由,惟李桂華反駁指:「編採梗係寫吓嘢、批吓嗰啲嘢,攞部(手)機做咩姐。」記者追問為何不可用手機能拍攝,擾攘一輪後,李桂華才指盧先生可以返回辦公桌工作。

採訪主任擾攘過程

黎智英稱不清楚《蘋果》將來 張劍虹稱「一定可以撐落去」

下午1時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警方押解下帶離辦公室,被送到旺角警署。《蘋果》記者向他提問《蘋果》的將來,黎智英表示自己都不清楚,「煮到嚟咪食。」記者又追問警方行動是否屬於政治打壓,黎同樣指不清楚,要詢問相關部門,但相信政府此舉會防礙新聞自由,又稱警方事前沒有告知相關行動。

自早上10時起,警方搜查近4小時,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亦於2時被帶離,手持袋有私人物品的膠袋。被問到《蘋果》如何繼續運作,張劍虹稱「《蘋果》一定可以撐落去!」

張劍虹被押離大樓

李桂華:已收集25箱證物

李桂華於下午2時40分再現身,稱警方已收集25箱證物,將運到警署作初步處理。他又解釋,警方於大樓內的2樓採編部門作搜查,是因為被捕人士的辦公室位於該處,故在「無辦法、必須」的情況之下,已儘快完成搜查。他未有回應記者提問,稱稍後會再回應。

Screenshot 2020-08-10 at 3.46.30 PM

版權: 

撐《蘋果》=撐《豪情》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去到不同場合的講座或是公民報道班,在座有時會問:究竟報紙會不會消失?

我每次都好肯定回答:報紙是不會消失的!

大學時代看電影《豪情》(古天樂那齣),一齣青春咸書夢,戲中的「慾」,看得不透徹,對電影評價不高。當我誤打誤撞成為報紙記者之後,重看《豪》當中古天樂和陳奕迅拼命追著那輛載滿《豪情》雜誌的大貨車,這一幕每次過目也令我淚腺發作,眼貶淚光。因為我終於知道,將思想價值付梓,路程中如何披荊斬棘,古天樂和陳奕迅追的不是《豪情》,追的是一個夢,是一種自由。

初進《成報》,每日趕Deadline,人手短缺,靜態組記者每日啃三至五單日常新聞,六點開筆,十一點截稿,因為要趕及十二點半在炮台山的報攤準時有售,這就是對讀者的承諾。幾個新記者,總是拖至當天新鮮熱騰騰的報紙在手才願走。走落報館,凌晨舊報攤泛黃的電燈映照各大報章的A1頭版,一天大事、新聞界恩怨,一目了然。小薯不在意有沒有讀者,好像總算為世界做了點事情。那時才漸漸知道,香港一個小報攤能容納三十多份報紙的可貴。一城之言論,海納百川,就在凌晨的小報攤。

在《蘋果》工作的經驗,在採訪現場受訪者對《蘋果》的印象是兩極的。

很多街坊一聞「蘋⋯⋯」,「生果,走開!」。亦有保安叔叔一聽我是《蘋果》記者,拉著小記的手到更亭,拿起在桌上的《蘋果》細聲說:「你睇,我係《蘋果》讀者,我只接受生果訪問㗎咋,畀啲好嘢你(獨家)。」這種無厘頭得來的「獨家」不奇,最奇的是,不少親建制的市民及區佬找我們做地區新聞。當年雍澄軒的苦主、被侵佔私地的村佬、被美男計財騙的OL,甚至被上司欺壓的警察或消防員,各種的公務員,都找上我們毒果。很多都是親建制的讀者,他們說平日閱讀的是方向報或日月報,將他們的不公義寫在《蘋果》之後,不見得他們會之後支持《蘋果》,有很多之前我報道過的受訪者最後都是偏藍,但不代表之後無偈傾。

當年向《蘋果》揭露不公的親建制派市民,他們找我的原因不外乎「邊份邊份報紙都唔理啦」、「事實無分政見吖」、「我唔妥你肥佬黎唧,但係我支持記者㗎」。無論是什麼原因都好,我都不太理會,讓他們訴說事件,看看那件事是否建基於事實,是否涉及公眾利益,才是我的關顧點。我想講的是,建制讀者向《蘋果》爆料的人數,應該遠比香港人想像的多。

2014年黑社會、大媽圍蘋,在場的將軍澳警區警察十分清楚,用人鍊護送報紙出去環保大道的貨車,編採人員及《蘋果》高層們是靠武力打出去的,那日的報紙都是有血有淚。男男女女的揸筆佬在頭版會有你無我,那天卻錯動真情,笑。自問,我不是為黎生,是為了新聞自由。因為我們都好清楚,份份報紙都重要,大公文匯的出版,都體現新聞自由,沒有一份稱得上「可靠的傳媒」。

這份真情,我想了好幾年,那種印刷的動力,可能源自生理上的渴求。我想講件事出來,是一種自由,印出來就是實踐自由的方法;稱讚美女的心情是如出一轍,我不做一個虛偽的人,讚嘆裸女胴體之美態,那種要將之展現在眼前的衝動,印咸濕雜誌就是一種體現自由的實踐。

文化人相信自己的理念,想將之付梓。我相信歷史要有據可依,所以傾盡家財去印一本《香港大道》,都是同樣道理。

報紙會消失嗎?不會,漢朝司馬遷畢生在獄中寫《史記》,到了不能向互聯網說「不」的年代,我不認為人類會違反「求知」和「記錄」的生理衝動。

《蘋果》會不會倒?我不知,但報紙是不會消失的。只要有不公義,就有報紙,只是香港最後剩下的,是不是你想要的報紙?

《豪情》的「慾」可在網上走馬看花洩慾,點到即止,公義不可以。

(細字:《香港大道》已出版 詳情可留意 誌 hk.feature)

2020年8月10日

版權: 

審判我就是審判新聞自由

$
0
0
內容: 

1986年6月2日,在台灣戒嚴時期,以爭取「100%言論自由」為主張、創辦的《自由時代周刊》鄭南榕,被台灣警方逮捕、關押。未經審判便被判有期徒刑八個月。當時他說:「審判我就是審判新聞自由」。

今日,蘋果日報、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其兩名兒子、及多名壹傳媒高層,被政權控告「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以《國安法》拘捕。二百名警員進入蘋果日報大樓搜查。多間媒體被警方以「影響、阻礙警方工作」為由拒絕進入大樓採訪。

今日《國安法》所通緝、封禁的,並不只是黎智英和蘋果日報,而是香港的新聞自由。今日的香港,如同倒退成為四十年前的台灣、韓國、蘇聯,徹底淪為極權社會。

鄭南榕為其理念,最終自囚、自焚身亡。他的犧牲,最終成為台灣民眾決心推動民主改革的動力。「100%言論自由」的理念,從此影響千萬後繼者,促成台灣發展為保障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

政權以惡法拘捕一個人,封禁一間報館,但他們不能摧毀一個理念,更不能殺死每一個嚮往自由的人。

版權: 

黃店老闆購百份報紙免費派 寄語《蘋果》:好多香港人都同你哋一齊撐緊落去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昨日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黎智英2名兒子及4名壹傳媒高層後,高調搜查《蘋果日報》辦工大樓。《蘋果》今照常出版報紙,有網民呼籲大家購買支持。有黃店老闆自掏腰包,於便利店購買百份《蘋果》,予人免費取閱。他稱希望《蘋果》能撐到最後一刻:「好多香港人都同你哋一齊撐緊落去!」

陸陸雞煲火鍋老闆黃先生稱,自己一早已買了10多份《蘋果》,但因知道《蘋果》再加印至55萬份,他擔心銷情不好,又在網上看到有人免費贈報,故決定仿效。他稱自己作為「黃店」老闆,有能力便應出一分力。對於警方昨日行動,他坦言覺得恐怖和過份,指「你哋(媒體)咩都寫㗎嘛,香港最重要嘅係言論自由。」

被問到會否擔心自己的政治立場會為店舖招來打壓,他稱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又指現時店舖已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而沒有生意:「無所謂啦!」

被問到有沒有說話想告訴《蘋果》,他說:「希望你哋堅持落去,作為最大嘅黃色媒體,冇咗會好可惜。希望你哋撐到最後一刻,同埋知道好多香港人都同你一齊撐緊落去!」

早上10時左右,記者到大埔一間便利店視察時,店內報紙架上仍有大量《蘋果》,但街道上亦有不少人手持《蘋果》。有市民看到黃先生免費贈報,主動上前答謝他,又想付款給他,但被黃先生婉拒。

版權: 

警疑違手令翻《蘋果》記者文件 郭偉強護航:要睇過先知關唔關事

$
0
0
內容: 

(左起)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社區主任資子強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昨日以涉嫌觸犯《港區國安法》等罪名,拘捕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等共9男1女。工聯會今早到警察總部,支持警方嚴正執行國安法。立法會議員郭偉強指,衷心感謝警隊努力維持社會太平,明白警隊承受國際壓力,希望為他們「打打氣」。昨日警方搜查壹傳媒大樓期間,有警員疑違反搜查令翻閱記者桌上的文件,被指損害新聞自由;郭偉強為警護航,稱警員難以從遠處辨認文件內容,並表示雙方應互相合作。

多間媒體遭警阻採訪 郭:可以理解

警方於昨日上午高調拘捕黎智英、其兒子黎見恩及黎耀恩、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黃偉強及吳達光;下午則拘捕「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及前學民思潮成員李宗澤,再於晚上登門拘捕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

郭偉強今早聯同工聯會社區主任資子強,到灣仔警察總部外高叫「支持警察」口號。郭偉強大讚國安法能夠受保障香港國泰民安,揭發回歸前已部署的外部勢力。他提到警方近月承受國際壓力,又斥責「攬炒派」無中生有地抨擊警方。

郭偉強指警方已向法庭申請手令搜查壹傳媒大樓,故行動是合法、合理,依足程序辦事。搜查令的範圍不包括新聞材料,但有警員查看記者桌上的文件,郭回應稱自己並非法律界人士,「作為普通市民咁睇,好難離遠就睇到份文件,要睇過先知道關唔關事。」至於昨日早上多間媒體被拒到壹傳媒大樓正門採訪,郭表示情況是可以理解的。

無標題

郭:已為制裁作最壞打算

美國國務院日前宣布制裁11名中央及香港官員,被問到認為警方昨日的行動是否回應美國制裁,郭偉強指中國已經作出反制行動,相信黎智英等人被捕與制裁無關。郭又形容美國現時「亂出牌」,不排除有更多建制派成為制裁對象,他自己已作最壞打算。

同場的資子強則指自己為土生土長香港人,今日行動旨在為警隊打氣,又聲稱「自尋日起,亂港份子開始有啲收斂」,希望警方繼續執法。

二人在行動開始前疑發現「支持牌」上沒有寫上上款,立即以原子筆補回「警務署長收」五字,警方代表其後到場接信。

一次行動,看警察的虛偽與謊言

$
0
0
內容: 

對市民大眾,警察如何對待記者,可能是小事;但記者採訪,事涉市民知情權,記者的鏡頭,就是市民的眼睛;是日,警察步步進逼,優惠「聽話」記者,而且公然說謊,轉移視線。

搜查壹傳媒事件,警察做的兩件事,顯示警方講大話、玩嘢。當然,過去一年,警隊如此德性,大家早已不陌生。

警方二百人闖入壹傳媒辦公室後,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準備向傳媒簡介事件,多家傳媒,包括香港電台、立場新聞、美聯社等,被拒採訪。當時警察公共關係科指,「由於現場並不寬敞」,只能容納少部分傳媒,故「揀選」一些「本地、規模較大」、過往沒阻礙警方行動及對警方帶來威脅的傳媒入內。

警方公然表示「揀選」傳媒,採訪權利變成了警察的施捨,驕縱橫蠻,就不於此詳述。更過分的是,警察推說是「現場並不寬敞」;大家可以看看李桂華所在地方,有多寬敞。

壹傳媒辦公室所在的將軍澳工業區,一片荒涼,什麼都沒有,最多就是空地。辦公樓前,有一個絕大部分時間沒有車的停車場;閘門外,警察亦已封了一條街,說「現場並不寬敞」,是睜大眼講大話。

現場不只寬敞,而且非常平靜。

至於揀選記者的「新規矩」,警務處長接受 HK01 訪問時,謂有「最新試行措施」,所有公民記者可「在封鎖線外停留採訪」,但會安排「可信媒體」方可進入封鎖線範圍內採訪。

實行起來是什麼意思?搜查壹傳媒時,警方毫無需要地把封鎖線設到一條街之外,友好媒體其實只能走近至平常大閘採訪位置,就說這叫「封鎖線內」,好像還要感恩警察益你。事實上,你把封鎖線設到不合理的極大範圍,然後只容許聽話的傳媒步近一點,稱之為封鎖線內,根本就是赤裸裸阻礙採訪,親疏有別,不敢面對市民大眾。

倒覺得最大問題正是:明明有半個球場的地方你說「不寬敞」,如此小事也要講大話,大事你不會誠實。無制衡的權力養大了警隊惡獸,警察與黑社會的最大分別,只是你掌握了法律利器。

【惡法日誌‧五十二】

*** *** ***

相關文章:

【惡法日誌】香港就是這樣完蛋的

【惡法日誌】如何摧毀一個新聞部

版權: 

買報紙可唔可以買多幾日?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要理解報業問題,首先知唔知做紙媒點賺錢?

講真只講客戶賣報紙一份嘅收益,圍起人工印刷送貨,基本上都係印一份蝕一份。

報紙賺錢嘅,叫廣告。

點解而家好似各份報紙愈黎愈薄,就係因為少廣告,報紙商寧願「出少啲紙」,減低成本。點解梁振英每次都抽稱《蘋果》嘅廣告,就係想直接斷人命脈。

當報紙唔係靠內容賺錢時,傳媒行業會發生咩問題?

1. 炒舊請新人:資深記者貴在人脈經驗,好新聞係要「養」嘅,但係既然內容都唔重要(最多炒稿),資深記者人工頂兩/三個新記者,新記者可能仲易操控,何樂而不為?

2. 廣告客戶影響編採:當然理念上唔應該有任何野影響編採自主,但假設你成間報紙都係誠哥養起,你會唔會容易做到不利誠哥嘅新聞?

仲有,咁而家啲傳媒大亨,點解蝕住錢都要繼續做?

媒體可能唔賺錢,但媒體背後帶來權力影響並不少。呢個亦都係商人辦報嘅壞處,當新聞只剩其背後附帶嘅價值,咁所有有志於報導真相的新聞工作者最後都只能有志難伸。

《蘋果》並唔係完美,但佢係一間仍然盡力堅持自由公義核心信念的報紙,我諗好多香港人係2019年學到,消費都可以係一種表態。當我地用消費聚集到信念一致的人,影響力亦都會更大,等如我地亦都要支持喺《蘋果》或你支持的媒體度落廣告的公司(Which is counter with 689)

香港人,唔好淨係買一日報紙,真金白銀,持續地表態,好唔好?

獨立自主的媒體,細水長流的支持

$
0
0
內容: 

《勿與喉舌成一統》
傳真立論各編修,文字因緣見自由。
四幅訴說天下事,一疊勾連爾汝愁。時聞世態齊斟酌,廢興取捨共籌謀。
只恐眾口同喉舌,萬馬齊喑同貉丘。

我昨天說,希望有更多人撐《蘋果日報》,還說我會買夠兩份。今早起床才知道情況原來咁誇張。七點幾出到去朗屏站附近,便利店都賣晒,站內的便利店原本有幾份。但要排隊,我是個守秩序的人,便跟着排。前面有五六個人,後邊有幾個。報紙架就在幾個人前,原本見到還有幾份。但有幾人先在隊伍中插入,取了報紙才往後面排隊等付錢。我離遠看架上應該還有兩三份,除了就在我前面那一人之外,前面的都已經有報紙在手,所以也沒有特別想法。但就在後面那位女士,可能見勢色不對,竟然一步走前,把最後一份攞走,架上便再沒有存貨了,白排了隊。心裏只是想:「使唔使唔誇張?」

上了西鐵,便貼了張相上FB,說「這是一個令人開心的失望」。在南昌轉車的時候,站內的便利店也是沒有。出到灣仔,在沿路回香港民意研究所的幾所便利店都沒有。我知道肯定會加印。不多久,鍾庭耀回來,他買了兩份,便把一份送了給我!原來鍾庭耀平時不多買報紙,今日也是要表示支持。後來知道另外有位同事,買了五、六份,說要支持,也可送人。今天是我在研究所見到最多《蘋果日報》的一天。

我天天都買報紙,就算早已經訂了蘋果的網上版,我仍然天天都買一份。一方面表示支持,一方面是習慣。買報紙的習慣,在中學的時候已經養成。那時天天都買《明報》,因為夠正氣!偶然也會買《華僑日報》。

作為足球迷,如果香港的甲組足球有賽事,比賽當天及第二天都會買一份《香港時報》,因為其足球評論足足四版,對賽球隊的球員都有大頭相,報道及分析都很詳細,賽後的評論也十分精彩。當年的巴士站都會把《香港時報》的足球版貼出,讓排隊等巴士的人可以圍觀閱讀。今天已經再沒有這一種評論了。

在未有互聯網的世代,報章便是其中一個最主要資訊來源,也是一個知識寶庫。後來上大學,中英開始談別,對資訊的渴求就更大。每天都花不少時間看報紙,也繼續天天買《明報》。如果能夠買到,也會買《華僑日報》。高中及預科那幾年,曾經得到《華僑日報》的「救童助學運動」幫助,每個月給我幾十元津貼,令我可以在補習收入之外有一些額外買書看的資金,一直心存感激。上大學之後,中大宿舍的福利部小店沒有《華僑日報》,校園也沒有報攤,就偶然有機會能買到就買。這份報紙當時銷量已經是一般,作風也比較保守,但繼續購買就當是感恩。《華僑日報》就是在蘋果日報創刊的1995年停刊的。

在那個階段,經常閱讀不同的報章,買過的報紙也很多,市場上可供選擇的也多。80年代至九七年前那個階段,可能是香港報刊雜誌的一個黃金歲月。除了《明報》及《華僑日報》,《香港時報》在1983年因為政治考慮已經停刊,買過的報紙很多:信報、經濟日報、快報、星島日報、新晚報、快報、成報、明報晚報、星島晚報、東方日報、商報、文匯、大公,後來的癲狗日報我全都幫襯過。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便決定以後都不幫襯喉舌報章。

1995年6月《蘋果日報》創刊,當時宣傳攻勢很厲害,還記得當時一般報章只是$3.5,但蘋果賣$5,算是比較貴,但它的版面色彩、相片,對比其他報章較有現代感,算是比較有吸引力。內文也真的比其他報章活潑。創刊頭幾天,買一份蘋果就送一個真的蘋果,覺得其實除笨有精。但開始讀《蘋果日報》之後,便一直幫襯到今天,基本上天天都會買。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差不多習慣性每天都會買三份報章:《明報》、《信報》、及《蘋果日報》,其他的就看情況,喉舌報章除外。到今天,我仍然保留着《蘋果日報》的創刊號。

隨着香港的主權轉移,也隨着時間,可買的報紙越來越少,因為以前不是喉舌的,都慢慢被收編,或者自我約制,自行調整,最後都變成了不同程度的官方喉舌。到近幾年,連閱讀了接近40年的《明報》,也不得不放棄。我知道《明報》有很多有心的記者,編綵也算很不錯,但越來越吃不消它的評論文章。有一段時間,其「論壇版」也部分變成了某些建制人物的專論版。問題不在於要平衡,而是在於為何要讓那種水平低劣的文章長期佔據了這麼大的篇幅,真令人失望。對於與《明報》結緣幾十年的我,這點失望情緒難以排遣。現在只在星期日才買《明報》,只是要支持它星期日的文化版。《經濟日報》早就放棄,《信報》近年也越來越少買了,只訂閱了網上版,看來遲早也會放棄。

事實上,買得落手的實體報章,在今天除了《蘋果日報》之外,可能就只能考慮《信報》或《大紀元》了。所謂網上報章及網上新聞的競爭,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這個因素對我這個年紀的人,其實也不是關鍵。對於由幾歲大便開始養成了閱讀報章的習慣的我來說,更加不是關鍵!其他報章,真的買不落手,不想支持喉舌!

現時,很多人不買報紙,原來連鍾庭耀現在也很少買報紙。但今天人人要多買一份,甚至買多好幾份,這說明了香港的印刷媒體在過去二十年的淪落。我只希望這種熱情不是一時。《蘋果日報》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但其對民主自由價值的堅持,卻值得獲取更多香港人的支持,特別是在這個報章文化淪落的世代。與黎智英先生沒有私交,但我知道他過去對不斷被權勢壓抑的政黨、一般人不會關注的基層組織、及對一些初生的組織,都給予過很大的支持。單是這一點,我便覺得無論如何我都會繼續支持《蘋果日報》,就像我當年對《華僑日報》的感恩一樣。我知道或許真的會有一天,這個世界不再需要有印刷媒體,但只要一天印刷媒體仍然存在,我們就不能讓它完全被權勢淪陷。

原本今天要買兩份,結果早上買不到,鍾庭耀送了我一份。到中午的時候,知道加印的已經上市,而且達到55萬份的發行量,不知能否全部賣清,還是要表態支持的。我本來也想去附近的便利店多買一份,送人也好。但去到研究所樓下,還未過對面馬路的便利店,便突然有一位似是在附近上班的西裝男走到我身邊,塞了我一份《蘋果日報》,說他看到我的帖文,說碰上最好,就送我一份。我還未及道謝,他已經轉身走了。去到對面的便利店,加印出來的其實只餘下幾份,那就算了,反正我已經有兩份今天的蘋果日報,就留給尚未買到的朋友吧!

下午的發佈會,《蘋果日報》也有派記者來。我知道,今天這份蘋果,不會是最後一份。隨著香港情況的繼續惡化,《蘋果日報》肯定會是政府及北京的主力打擊對象。支持壹傳媒,就是表達大家對新聞自由的支持,也是捍衛獨立自主的辦報,香港社會不能只有都在不同程度上喉舌化了的印刷媒體。《蘋果日報》比任何時刻都更需要大家的支持。有效的支持,不只是買它的股票,也不是一天買5份。天天都 55萬份的發行量也不現實,需要的是細水長流的支持。在此呼籲大家,在這一點上,不妨向《蘋果日報》的大擁躉思歪學習,天天買蘋果,天天讀蘋果。

(這不是廣告)

Viewing all 19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